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语 dhyāna-sajvara。指色缠戒,即色界之戒。律仪,指无表色之戒体。三种律仪之一。又作静虑生律仪、禅律仪、定律...位于浙江鄞县。原为漕使顾承徽之故宅,宋开宝五年(972),天台宗十六祖义通改建为佛寺,初名传教院。 太平兴国七年...(一)梵语 jānākara-garbha。生起智慧之根本、源头。[八十华严卷七十] (二)即指佛智。佛之智慧广大,无所不包,...(术语)对于断见思惑离三界,于界外净土受变易生死之法身菩萨教断无明而成佛之法门也。天台立四教,藏通之二教为界...(杂名)宋高僧传曰:唐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关辅语曰三车和尚。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后得弥勒上生经,造疏通畅...亦名:檀越净 子题:他物净、比丘上场、食具、啖会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一、列示)檀越净者,有三:一、食具是...指于如来说法之会座中,说法者与对告众(听法者)之集会,或指有关此一说法集会之图绘。于密教中,多指大日经之说法...谓不善有覆无记法。是名劣界。...(异类)Rākṣasa,又具曰罗刹娑,罗叉婆。女曰罗叉私(Rākṣasi)。恶鬼之总名也。译为暴恶可畏等。按罗刹本为印...为俱舍论卷十三所说四种不善之一。不善法可分为胜义、自性、相应、等起四种不善,其中,等起不善为由恶之心作用所生...(术语)持戒与禅定也。制身云戒,慎心云定,净心诫观上曰:一切苦因果财色为本,一切乐因果戒定为本。...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似乎很难守得住,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也许是上天不...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他虽然勤于学习,但却难以持久。到了壮年,他吟诗作文,自然...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这些习气我们就可以判断自己或他人究竟是从哪一道投胎转世而来...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活,希望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发展自己的抱负,追求自己的理想...很多信众喜欢去寺庙进香拜佛,但对相关礼仪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就专门做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提前沐浴净身 有...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是一切世间的无上福田,因此决定了他们具有广大的功德,地位至...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交,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临终现前佛光注照,佛光注照...四川人爱泡泡菜,其制作的关键就是要把蔬菜装在坛子里密闭后存放。在存放过程中,通过密闭而产生厌氧反应,生出一种...
客僧(唐今东京)[《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亡名。长庆中自远而至。状辄粗暴。见寺中净人。咄曰。与吾将钱沽酒。寺僧见之怒其勿遮戒检。辱我僧坊其何以堪。遂夺其瓶击寺外柏树。瓶则铿然已碎。其酒凝滞不流。着树如绿玉焉。摇之不散嗅之无臭。寺僧惊怪顾客何为。客曰。某常持金刚般若。须预饮此物一杯。则讽吟浏亮率以为常。非此不可。上人勿怪。寺僧迟回之际。愀然其容将器就树盛之。其酒尽落器中略无孑遗。观者如堵奄然流啜。斯须器窳而酣畅。不知其僧往复何所。
上篇:慧普(唐蕲州广济县清着禅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 下篇:灵幽(唐上都大温国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
(术语)Bahularatna Prabhūtaratna,佛名。译曰多宝。慧琳音义二十八曰:袍休罗兰,梵语,佛名也。正梵云驮罗步...
静虑律仪
宝云寺
智藏
界外教
笔端舍利
摄食界檀越净
说会曼荼罗
劣界
罗刹
等起不善
戒定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只有阴德才能福泽子孙后代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去寺院拜佛必知的十大礼仪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