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集会于常寂光土之无量大众。寂光,指常寂光土,乃毗卢遮那如来所住之净土;海会,指诸尊圣众之会聚。十方圣众来集...【圆成实】 p1240 成唯识论八卷十八页云: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性,名圆成实。显此遍常,体非虚谬。简自共相虚空...【鸠槃茶】 亦云槃查,亦云俱槃茶,此云瓮形。旧云冬瓜,此神阴如冬瓜,行置肩上,坐便踞之,即厌魅鬼。梵语乌...(经名)佛说弥勒下生经之别名。有二部:一罗什译,一卷。一竺法护译,一卷。...(譬喻)义楚十九曰:律云:护持净戒,如擎油钵,若护浮囊也。...亦名:杀人戒犯相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若比丘,故自手断。所谓行杀也。若自杀、若教杀、若遣使杀、若往来使杀...【无上丈夫】 p1063 法蕴足论二卷四页云:无上丈夫者:如世尊言:所有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杂语)又,作鸠美菜,供备菜,法会宿忌(逮夜)之供物也。盛九种之美味,故名九味。象器笺十四曰:九味斋,或作鸠...【朅伽】 此云犀牛。尔雅云:南方之美者,梁山之犀象。注曰:犀牛皮角象牙骨。又曰犀似豕,注云:形似水牛。...十重障之一。又作迟钝障、闇相于闻思修等诸法忘障。十重障,系菩萨于欢喜地、离垢地等十地中修十胜行而一一断除之十...(术语)大日如来加持法界众生有自在不思议妙力之三昧也。大日如来住于此三昧而现种种之身,说种种之法。此谓加持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的水,伤及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背部,儿子受到严重伤害,不想再看...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受到中国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观念的影响,很多年轻人刚出社会就跃跃欲试,想一圆老板梦。其实年轻人毕业后马上...问: 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结缘《地藏经》,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大安法师答:...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证。大家学习与付出是为了什么呢?是想走一条菩提道,一条...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就这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八个字...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
行遵(晋阆州光国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行遵。福州闽王王氏之仲子。后唐庄宗即位入洛进方物。因留京邸。同光末会明宗将入。兵乱相仍。乃自剪饰变服为僧。窜身巴蜀。逮晋开运中。状貌若七十余。然壮力不衰。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于阆中寓光国禅院。院徒以律法住持。人不之知遵之能否。有李氏子家命斋。饮啖之次欻起出门。叫噪若有所责。谓李曰。今夜有火自东南至于西北街。邻居咸令备之。是夕果然煨烬无遗。众聚问其故。曰昨一妇女衣红秉炬而过。老僧恨追不及耳。又于赵法曹家指桃树下云。有如许钱不言其数。赵乃召人。发之。畚锸方兴适遇客至。为家僮所取。喧喧之际尽化为青泥。人各争得百余。后圬墁之。门壁坏往往而有焉。遵或经人冢墓知其家吉凶。至于风角鸟兽闻见之间。预言灾福后必契合。故州闾远近咸以预言用为口实。终于晋安玉山缁徒为其茶毗焉。
上篇:怀浚(晋巴东)[《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 下篇:亡名(晋襄州)[《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二] |
【非业果法】 p0714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非业果法云何?谓虚空、非择灭。...
寂光海会
圆成实
鸠槃茶
观弥勒下生经
持油钵
大杀戒犯相
无上丈夫
九味斋
朅伽
闇钝障
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谈年轻人的创业
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