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宁〕系曰。海龙之宫自何而有经本耶。通曰。经云。龙王宫殿中有七宝塔。诸佛所说。诸深义别有七宝箧满中盛之。谓十二因缘总持三昧等。良以此经合行世间。复显大安晓公神异。乃使夫人之疾为起教之大端者也。
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语)福德盖身,谓之福盖。福盖正行所集经一曰:汝诸比丘,于其福盖速得圆满。...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中一人,击十七群中一人,几令命终。比丘以过白佛,因制此戒。”(含注戒本...梵语 laksana 之音译。又作逻乞洒、攞乞尖拏。意译为相(即事物之诸相)、特征。大日经疏卷七(大三九·六五五上)...【诸佛身常非无生灭】 p1360 佛地经论七卷十四页云:如是三身、受用、变化、既有生灭;云何经说诸佛身常?由二所依...佛教有关历之法则。最初任何国度皆使用太阴历,迄今单纯的太阴历仅存于宗教之回回历。在埃及,则依尼罗河之定期泛滥...【世俗】 即世间通俗之义,与‘胜义’相对。为施设安立虚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隐覆真理、可毁坏之义;‘俗’有显...(术语)璎珞本业经所说四十二地之一。佛果之地位也。...梵名 Mahā-prajāpāramitā-sūtra。凡六百卷。略称大般若经。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五至七册。“般若波罗蜜”...亦名:比丘听畜六种刀子 行事钞·钵器制听篇:“毗尼母,听畜刀子六种,一用割皮、翦甲、破疮、裁衣、割衣上毛缕,...即参禅问答之意。又作问话。宋代以后之禅院,逢檀越及官人来向住持求升座说法时,有选派一特定僧人向住持质问之惯例...(术语)又曰本惑,本烦恼。谓大乘百法中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也。恶见以外,谓为五钝使。开恶见之一...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证、行愿是修行的整个过程吗?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大安法师...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求生净土的心是不是贪念?求生净土的心是愿,发...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
公据何人问大苏,大苏就是指苏东坡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很有文才,对佛理也非常了解。他主要是在禅宗很有造诣,然...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修持,日常生活中,学习忍更是重要。在面对他人的叱骂、锤打、...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寇雠,今成骨肉。昔为母而今为妇。旧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
元晓(大安)(唐新罗国黄龙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元晓。姓薛氏。东海湘州人也。丱[髟/采]之年惠然入法。随师禀业游处无恒。勇击义围雄横文阵。仡仡然桓桓然。进无前却。盖三学之淹通。彼土谓为万人之敌。精义入神为若此也。尝与湘法师入唐。慕奘三藏慈恩之门。厥缘既差息心游往。无何发言狂悖示迹乖疏。同居士入酒肆倡家。若志公持金刀铁锡。或制疏以讲杂华。或抚琴以乐祠宇。或闾阎寓宿。或山水坐禅。任意随机都无定检。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德。本州以名望举进之。诸德恶其为人。谮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工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不至。有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是疾方瘳。王乃发使泛海入唐募其医术。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出登舟。邀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也。今托仗夫人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出彼国流布尔。于是将三十来纸。重沓散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魔事。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缠縢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大安圣者铨次缀缝请元晓法师造疏讲释之。夫人疾愈无疑。假使雪山阿伽陀药力亦不过是。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王闻而欢喜。乃先召大安圣者粘次焉。大安者不测之人也。形服特异恒在市廛。击铜钵唱言大安大安之声。故号之也。王命安。安云。但将经来不愿入王宫阈。安得经排来成八品。皆合佛意。安曰。速将付元晓讲。余人则否。晓受斯经正在本生湘州也。谓使人曰。此经以本始二觉为宗。为我备角乘将案几。在两角之间。置其笔砚。始终于牛车造疏成五卷。王请克日于黄龙寺敷演。时有薄徒窃盗新疏。以事白王。延于三日。重录成三卷。号为略疏。洎乎王臣道俗云拥法堂。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扬弹指声沸于空。晓复昌言曰。昔日采百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处唯我独能。时诸名德俯颜惭色伏膺忏悔焉。初晓示迹无恒化人不定。或掷盘而救众。或噀水而扑焚。或数处现形。或六方告灭。亦杯渡志公之伦欤。其于解性览无不明矣。疏有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入中华。后有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上篇:义忠(唐京兆大慈恩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下篇:神楷(明恂)(周京兆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四] |
【非学非无学法】 p0717 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页云:云何非学非无学法?谓除先所说学无学法,所余预流,乃至阿罗汉...
福盖
击擽他戒缘起
逻吃洒
诸佛身常非无生灭
佛教历法
世俗
妙觉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听畜六种刀子
问禅
根本烦恼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佛陀成佛的过程

念佛人不要反被聪明所误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憨山大师《观心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