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Emanuel Edouard Chavannes, 1865~1918)法国之东方学者。一八八九年住北京公使馆,从事学术调查。后归国,一八...为文殊菩萨之异称。文殊主如来之智慧,智慧又为三世诸佛觉悟之源,故称三世觉母。(参阅“文殊菩萨”1426) p541...佛的尊号,天是世人之所尊,佛更是天人之所尊,所以叫做天中天。...亦名:自然界四别、自然界六相 子题:聚落界、兰若界、道行界、水界、六相、不可分别聚落、七树六间、可分别聚落、...(术语)言智之坚利如金刚也。即佛智是。仁王经上曰:金刚智释迦牟尼佛。【又】(人名)中天竺人。姓刹帝刹(一作南...【常有三种】 p1011 佛地经论七卷十五页云:庄严论说:常有三种。一、本性常。谓自性身。此身本来、性常住故。二、...北魏僧官所辖之民户,约设于北魏皇兴末年至延兴年间(约470~475)。乃因沙门统(佛教统制官)昙曜之奏请,而与佛图...又作苏悉地羯罗。意译作妙成就法。即根据苏悉地羯罗经所修之秘法。为日本台密所立三部大法之一。苏悉地(梵 susidd...梵名 ?ikhi-buddha,巴利名 Sikhi-buddha。指过去七佛之第二佛。又作式佛、式诘佛、式弃佛、式弃那佛。意译顶髻、有...(杂语)禅林之语。闭居养道念也。禅余内集曰:闭关守寂。又曰:闭关学道。...【修习位】 p0900 成唯识论九卷十一页云:次修习位、其相云何?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明众生迷真成妄,是从众生的角度来说明妄是怎么生起,这个地方是从诸佛的角度。他觉悟了妄,这个妄就是现前一念无明...
在《法华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释迦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他来到这个世间,是为了一件大事情。那这件大事情...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恼就是感到烦闷苦痛、心神高度不安的心理。烦恼不去除,人无法...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以自己选择的声闻道就觉得非常的吃亏,失于如来无量知见。...慈悲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贵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别人、包容别人,更懂得如何去爱惜别...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对比丘们说: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听过的事,可以获得了解,使名声远扬,受到有智慧的人...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木钻子,然后有一块很大的石头,...
做出家人!我常常说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出家人就要有出家人的威仪幢相。 当小居士,现在不是什么都有...
道因(嵩公,宝暹)(唐益州多宝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因。姓侯氏。濮阳人也。禀祜居醇含章纵哲。覃吁之岁粹采多奇。髫龀之辰殊姿特茂。孝爱之节慈顺之风。率志于斯因心以极。年甫七岁丁于内艰。嗌粒绝浆殆乎灭性。成人之德见称州里。免丧之后思酬罔极。出家之志人莫我移便诣灵岩寺求师诵习。曾不浃旬通涅槃经二帙。举众惊骇谓为神童。落发已来。砥砺其行揣摩义章。即讲涅槃。宿齿名流咸所叹服。及升上品旋学律仪。又于彭城嵩法师所传摄大乘。嵩公懿德玄猷兰熏月映。门徒学侣鱼贯凫趋。讲室谈筵为之嚣隘。遂依科戒而为节文。年少沙门且令习律。晓四分者方许入听。因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于众中迥见推揖。每敷摄论即令覆讲。后隐泰岳凡经四秋。将诣洛中。属昏李陵夷法纲严峻。僧无徒侣弗许游方。于是杖锡出山孑焉超迈。恐罗刑宪静念观音。少选之间有僧欻至。皓然白首请与偕行。迨至铜街暨于金地。俯仰之际莫知所在。咸谓善逝之力有感斯见。未几因避难三蜀居于多宝寺。好事者素闻道誉。乃命开筵摄论维摩。听者千数。时有宝暹法师。东海人也。殖艺该洽尤善大乘。昔在隋朝英尘久播。学徒来请接武磨肩。暹公傲尔其间。仰之弥峻每至因之论席肃然改容。沈吟久之方用酬遣。因抗音驰辩雷惊波注。尽妙穷微藏牙折角。益州总管邓国公窦琎行台左仆射替国公窦轨长史申国公高士廉范阳公卢承庆。及前后首僚西南岳牧。并国华朝秀重望崇班。共籍芳声俱申虔仰。乃于彭门山寺习道安居。此寺往经废毁院宇雕弊。因慨然构怀专事营缉。未移再稔蔚成净场。又以九部微言三界式仰。缅惟法尽将翳龙宫。遂于寺之北岩刻书经典。穷多罗之秘[袌-包+矢]。尽毗尼之正文。纵尧世之洪水襄陵。任赵简之北山燎狩。必无他虑。与劫齐休。既而清猷远畅峻业遐昭遂简宸衷乃纡天綍。追赴京邑止大慈恩寺。与玄奘法师翻译。校定梵本兼充证义。奘师偏奖赏之。每有难文同加参酌新翻弗坠因有力焉。慧日寺主楷法师者。聪爽温赡声蔼鸿都。首建法筵请开奥义。帝城缁俗具来谘禀。欣焉相顾得所未闻。因研几史籍尤好老庄。咀其菁华含其腴润。包四始于风律。综五声于文绪。故所讲训内外该通。其专业者涅槃华严大品维摩法华楞伽等经十地地持毗昙智度摄大乘对法佛地等论及四分等律。其摄论维摩仍着章疏。已而能事毕矣。示疾终于长安慧日寺。则显庆三年三月十一日也。春秋七十二。越明年正月旋神座于益部。二月八日窆于彭门光化寺石经之侧。道俗送葬数有数千。弟子玄凝等。嗣其香火。至龙朔中中台司藩大夫李俨制碑。欧阳通书焉。
上篇:玄觉(唐玉华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 下篇:智贤(唐波凌国)[《宋高僧传》卷第二] |
凡三十卷,补遗一卷。唐代贯休述,由弟子昙域编其诗文而成。原本三十卷中,文集五卷已佚,仅存诗集二十五卷。明代毛...
沙畹
三世觉母
天中天
摄僧自然界分齐
金刚智
常有三种
僧祇户
苏悉地法
尸弃佛
闭关
修习位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这一念无明的妄动,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慈悲充实了生命
老人是宝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