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云何所知?几是所知?为何义故观所知耶?谓所知有五种色,心心所有法心不相应行无为,色谓色蕴,十色界十色处及法界...(天名)Vajravikirna,金刚界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故以伞盖为三摩耶形。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二。...(流派)涅槃宗之异名也。涅槃经说涅槃常住之义,故名常修多罗,彼宗成于此经,故称常修多罗宗。如云涅槃宗。...【愧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愧者廉耻之心,做了坏事无颜见人曰愧。《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愧,依世...(922~1009)宋初禅僧。江苏长洲人,俗姓林。师事永安之可依,三十岁剃发受具足戒,为钱塘龙华彦珠(一说龙册珠)...(杂语)以佛曰雁王,故佛门曰雁门。【又】(人名)净土论注记主梁昙鸾之称号。以师为雁门人也。唐高僧传六曰:释昙...华严经十地品中说,具有下列十德的人名为法师: 一、善知法义,善知一切诸法的真实义; 二、能广宣说,能为...醯罗,梵名 Hila。位于北印度乌仗那国之佛教圣地。相传系释尊过去世为听闻半偈法而舍身之处。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书名)六卷,宋神智从义,释义例者。所谓山外之异义也。...梵名 Pūva-phalgunī。即二十八星宿之一。又作前颇求尼、前德宿、初破求、间错天。此星宿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之南...四无碍之一。谓知诸法之义,了了通达而无滞碍。大乘义章卷十一(大四四·六九一下):“知义无滞,名义无碍。” p5...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曾救活过很多绝症病人,他曾给佛陀和僧众看过病,还把国王赏赐...
为善就好像掘井一样,只要井掘开了将水汲出来同样会再涌出泉水,最怕的是我们不懂得掘井,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免有一些根器比较顽劣的弟子,因此有时也会有纷争发生。 罗诺...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观无量...
我们造什么业,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这是自然的不加造作的道理。所以我们对这一世的所作所为造什么业...日前,笔者就佛教在线《愿天下儿女发起孝心》一书的倡议发起,拜访了佛门泰斗本焕老和尚,聆听本老对我们要孝顺父母...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的欲望。我们过去会产生错觉,总...
杨震是东汉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汉末吏治腐败,众多王公大臣成了贪官,又将不义之财大言不惭传给下...
明达(梁蜀部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明达。姓康氏。其先康居人也。童稚出家严持斋素。初受十戒便护五根。年及具足。行业弥峻。胁不着席日无再饭。外肃仪轨内树道因。广济为怀游行在务。以梁天鉴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部。时巴峡蛮夷。鼓行抄劫。州郡征兵克期诛讨。达愍其将苦。志存拯拔。独行诣贼。登其堡垒。慰喻招引。未狎其情。俄而风雨晦冥雷霆振击。群贼惊骇恻尔求哀。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营办始就昏霾立霁。山泽通气天地开朗。翕然望国并从王化。襁负排薮獭弁前趋者。其徒充泽。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兵威不设而万里坦然。达之力也。后因行汶中。路逢有人缚豚在地。声作人语曰。愿上圣救我。达即解衣赎而放之。尝于夜中索水洗脚。弟子如言。而泥竟不脱。重以汤洗。如前不去。乃自以水灌之。其脚便净。达曰。此鱼膏也。更莫测其所从。行至梓州牛头山。欲构浮图及以精舍。不访材石直觅匠工。道俗莫不怪其言也。于时二月水竭。即下求水。乃于水中得一长材。正堪剎柱。长短合度。佥用欣然。仍引而竖焉。至四月中。涪水大溢木流翳江。自泊村岸都无溜者。达率合皂素通皆接取。纵横山积。创修堂宇架塔九层。远近并力一时缮造。役不逾时。欻然成就。而躬袭三衣并是粗布。破便治补寒暑无革。有时在定据于绳床。赫然火起。众往扑灭。惟觉清凉。有沙门僧救者。积患挛躄。来从乞差。达便授杖令行。不移晷景骤步而返。斯阴德显济功不可识。其例甚矣。又布萨时身先众坐。因有偷者穿墙负物。既出在外迷闷方所还来投寺。遂喻而遣之。故达化行楚蜀。德服如风之偃仆也。故使三蜀氓流或执炉请供者。或散花布衣者。或舍俗归忏者。或剪落从法者。日积岁计又不可纪。以天鉴十五年。隋始兴王还荆州。冬十二月终于江陵。春秋五十有五。达形长八尺。容式伟然敷弘律训及以讲诵。乍讽俗书用悟昏识。铨序罪福无待重寻。故详略而传矣。
上篇:宝相(唐京师罗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 下篇:僧明(周鄜州大像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九] |
子题:二人同罪不受戒轻受戒者重、佛法罪、世界罪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问:‘遮性两恶,皆有二能,一能违制,一...
所知
金刚摧天
常修多罗宗
愧心所
遇贤
雁门
法师十德
醯罗山
义例纂要
张宿
义无碍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富贵修行难

供养佛陀的发霉玉米团
革除习气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
本焕老和尚:父母恩德难报一定要报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