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亦名:圆坐自恣、难事小界圆坐自恣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明难事结小界,圆坐自恣。事既希少,故不出之。”资持记...(术语)对平等而云。不指万法一如之法性,而数个个之性类也。在佛教,从觉法上舍离差别之见,并全然离差别见之平等...【戏论】 p1405 瑜伽十三卷十七页云:云何戏论?谓一切烦恼,及杂烦恼诸蕴。 二解 瑜伽九十一卷五页云:当知此中能...天台智者大师,判释尊所说之法,为五时八教。五时是就时间的先后分出,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苏剌佗,梵名 Surāstra。又作苏剌吒。西印度古国名。隶属伐腊毗国。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载,该国居民殷盛,家产丰饶...全一卷。唐代智升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为承继道宣之集古今佛道论衡,收集有关佛教、道教对立之资料。其内...指三昧耶曼荼罗之佛身。与三昧耶形同,密教诸尊之本誓、内证等标帜及塔、轮宝、莲花、国土器世界等皆称三昧耶身。如...释词者,谓诸菩萨所行布施,所以名施波罗蜜多者,谓由大施故离过故离垢故,名施波罗蜜多。大施者,尽舍一切内外事故...(名数)密教立三处之华藏世界。其故以大日经立三重之佛身,一加持身,二本地身,三行者身。今约此三身而成义,则加...(修法)以不动明王为本尊,为息灾增益而修之祈祷法也。...众生没于生死暴流中,佛以八正道之船引入涅槃之道,如引落水者至洲渚上,故以洲渚喻指涅槃。[大智度论卷七十一]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僧者为众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称为福田僧,能令众生植福故。昔日目犍连尊者,为求亡母脱离饿鬼之苦,佛陀告之于 七月...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从经文上来看,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的变化。 譬如你说我现在怎...
当代佛门耆宿梦参长老,于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时30分在五台山真容寺安详示寂,世寿一百零三岁。僧腊87载。一代高僧...1.对于过去失败或未做的事情不要有内疚感。 2.提醒自己为重要的事情留出时间。 3.尽量早睡早起。 4.不要长时间看电...问: 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 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葱、韭、薤、蒜,不吃肉;吃斋不是,斋是过午不食。持八关斋戒...
我们要做种种佛事,无非是消灾延寿、祈福、超度,要知道做种种佛事,一心念佛功德最大。为什么呢?如果带有一种经忏...
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有人神游极乐世界,还看到极乐世界有她一朵很大的莲华。这些盛况现前,使在场的众生...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镇江的金山禅寺,由住持法磬禅师作陪,站在山头上欣赏长江的风光。 乾隆看见江上熙来攘...
昙伦(京师大庄严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伦。姓孙氏。汴州浚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禅师。然端学次第观。便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进具已后读经礼佛都所不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犬乃于前呕出僧粥。伦默不及之。后又语令莫以僧粥与犬。家人还妄答云。不与。群犬相将于僧前吐出粥以示之。于时道俗咸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罣碍。仁寿二年献后亡背。兴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揜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焰水无依无主不立正邪本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赞叹。心路无滞。不思议乃如此也。伦在京师。道俗请者相续。而机缘不一悟迷亦多。虽善巧方便令其醒悟。然各自执见见我为是。故此妙理罕得广流。有玄琬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如此众矣如鱼子焉武德末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问往生何处。答无尽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冷触。私报人曰。冷触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此苦亦空。问曰。舍报云何。报曰。我主四大斗在已到屈膝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余事。又曰。打五更钟未。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已绝。年八十余矣。诸门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有鲍居士者名慈氏。弱年背俗爱乐禅观。生不妻娶形无饰华。亲承德音调心养气守闲抱。素承伦余业五十余。年七十五矣。
上篇:惠祥(唐邓州宁国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下篇:普明(蒲州仁寿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
(术语)见分之缘影,即相分也。楞严经二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自恣小界
差别
戏论
五时八教
苏剌佗国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三昧耶身
释词
三处莲华藏世界
不动法
涅槃洲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如何供养出家人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一代高僧梦参老和尚于五台山安详示寂
节约时间的20个方法
哪些供品不能吃

【推荐】种种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