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语)Mahānagna,译曰大露身。大力神之名。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摩诃诺伽那力,谓露身,大力神名也。...指物之初起。又作发处。或指激扬鼓动他人。注维摩诘经卷二(大三八·三四四上):“欲令其显维摩诘辩才殊胜,发起众...【趣吉祥】 p1326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趣吉祥者:谓断一切烦恼所缘境故。 二解 杂集论八卷十六页云:何故此灭...印度小乘中最后成立的宗派,亦即小乘的空宗,酷似大乘,因以诃梨跋摩所造的成实论为依据,故名成实宗。...又作在缠真如出缠真如。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隐藏在烦恼缠缚之中,称为在缠;而超出缠缚,显现法身,则称出缠。亦即心...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五缘:一、是毗尼。十诵云,若诵随经之律亦提。二、前比丘诵戒时。僧祇,未说戒时诃,越...(术语)三阿僧祇劫之略。译作三无数长时。菩萨修行之年时也。...(术语)Vandana,和南之异称。玄应音义十八曰:婆南或云和南,皆讹也,正言槃谈,此译云我礼也。...(术语)行夏安居也。结者结成之意。资持记上四之一曰:立心止住,名为结耳。荆楚岁时记曰: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引发因】 p0377 瑜伽五卷十一页云:依随顺因依处,施设引发因。所以者何?由欲系善法、能引欲系诸胜善法。如是欲...【见道位无退】 p0641 大毗婆沙论六十一卷十三页云:何故定无退见道者:答:以见道是极速疾道,不起期心道。无...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问: 人的八字是注定的,念佛可以改变命运。可是有些人有些神通及神婆之类,他们真是可以将人的命运改变,作为佛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三、应当如何放生。 一、为什么要放生: 1、众生具有佛性,...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 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
福建省永春县,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自古被称为世外桃源。永春县东十里,有个地方叫东关,与泉州市南安县相邻,这里...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来礼见佛陀,对佛陀说:...问: 佛陀为什么把亲人之间的爱,叫饿鬼爱,有没有说得太夸大? 道证法师答: 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 佛说:母...现代社会把人的各种欲望都裹挟在里面,拼命刺激你,但是社会的供给能力与你的欲望之间永远存在很大差别,无休无止。...
法藏(唐终南山紫盖沙门)[《续高僧传》卷十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藏。姓荀氏。颍川颍阴人。三岁丧父。共母偏居。十岁又亡。只身而立。因斯祸苦深悟无常。投庇三宝用希福佑。年二十二。即周天和二年四月八日明帝度僧。便从出俗。天和四年诞育皇子。诏选名德至醴泉宫。时当此数。武帝躬趋殿下。口号鲜卑问讯众僧兀然无人对者。藏在末行挺出众立作鲜卑语答。殿庭僚众咸喜斯酬。敕语百官。道人身小心大。独超群友报朕此言。可非健道人耶。有敕施钱二百一十贯。由是面洽每蒙慰问。虽身居寺内。心念幽林。古圣今贤皆依山静。建德二年二月。刷心荡志。挟钵擎函。投于紫盖山。山即终南之一峰也。乃独立禅房高岩之下。衣以百纳。餐以朮松。面青天而沃心。吸白云而填志。三年正月八日游步山顶。忽遇甘杏七枚。即而噉之。流味浓美。周行更索全无来处。即荷冥资但勤励业。其年四月二十三日。毁像焚经。僧令还俗。给优二年。惟藏山居。依道自隐。绵历八载常思开法。至宣帝大象元年九月。下山谒帝。意崇三宝。到城南门。以不许入进退论理。武候府上大夫拓王猛。次大夫乙娄谦。问从何而来朋侣何在施主是谁。藏报曰。建德二年弃寺入山。三年四月方禁僧侣。惟藏在山。余并还俗。乃以俗法抑出徒侣。藏只一身在山。林谷为家居。鸟兽为徒侣。草木为粮粒。然自惟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居紫盖啖食山粮。准此供给则至尊所施。猛等报奏。下敕曰。朕欲为菩萨治化。此僧既从紫盖山来。正合朕意。宜令长发着菩萨衣冠为陟岵寺主。遣内史沛国公宇文绎检校施行。内史次大夫唐怡元行恭覆奏曰。天下众僧并令还俗。独度一人违先帝诏。至十月于城东面别见宣帝。问三教名。朕欲菩萨治化。或现天身。或从地出。或作鹿马。用斯化道以摄众生如何。藏引妙庄严王子谏父之事。又曰。陛下昔为臣子不能匡谏。遂令先帝焚烧圣典灵像铸钱。据斯逆害。与秦始何异。帝怒曰。违朕先皇明诏。可令处尽。藏曰。仰触圣颜。乞刑都市。幽显同见。诚其本心尔。时命若悬藤而词气无骇。频经九奏安词弥厉。十奏既达。帝曰。道人怖不。藏公曰。人生所重无过于命。处身极刑之地。何能不怖。帝闻愀然改色乃曰。真人护法佑我群生。此则护鹅比丘。朕不杀无事人也。宜舍其刑。一不须问。赐菩萨衣冠。依前为陟岵寺主。频降宠命。得继释门。既获再生。便辞帝。往林泉山泽请欲幽潜。御史鲍宏。奉敕万年长安蓝田盩厔鄠杜五县。任藏游行。朕须见日。不可沉隐。虽蒙恩敕终未开弘。怏结心灵思怀圣道。周德云谢隋祚将兴。大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隋祖作相。于虎门学六月。藏又下山与大丞相对论三宝经宿。即蒙剃落。赐法服一具杂彩十五段青州枣一石。寻又还山。至七月初。追藏下山。更详开化。至十五日。令遣藏共竟陵公检校度僧百二十人。并赐法服各还所止。藏独宿相第。夜论教始。大定元年二月十三日。丞相龙飞。即改为开皇之元焉。十五日奉敕追前度者置大兴善寺为国行道。自此渐开方流海内。岂非藏戒行贞明禅心郁茂。何能累入朱门频登御榻。尔后每有恩敕别加慰劳。并敕王公咸知朕意。开皇二年。内史舍人赵伟。宣敕月给茯苓枣杏苏油柴炭。以为恒料。而性在虚静不图荣利。十四年自奏停料随施供给。武候将军索和业者。清信在怀。延至宅中。异礼奉养。积善所熏遂舍所住以为佛寺。藏率俗课励设万僧斋。右仆射苏威。每来参谒。并建大殿尊仪。舍人裴矩。宣敕藏禅师。落发僧首。又设大斋。弘法之盛熟不可等。其所住处可为济法。今之隆政坊北门僧寺是也。尝以慈仁摄虑。有施禽畜依而养之。鹅则知时旋繞。狗亦过中不食。斯类法律不可具纪。炀帝晋蕃时。临太尉第三子绵疾夭殂。瘗于斯寺。乃勒铭曰。世途若幻生死如浮。殇子何短彭祖何修。呜呼余子有逝无留。永为法种长依法俦。教因施藏灵寿杖曰。每策此杖时赐相忆。答曰。王殇幼子长就法门。藏策灵寿何敢忘德。十六年隋祖幸齐州失豫。王公已下奉造观音。并敕安济法供养。仁寿元年。文帝造等身释迦六躯。敕令置于藏师住寺。大业二年。元德太子薨。凡营福业经像佛殿皆委于藏。大业末岁下敕九宫。并为寺宇度僧。纲管相续维持。以藏名称洽闻。乃补充太平宫寺上座。绥缉少达无替所临。及大唐建议人百一心。淮安王创缮兵旗于斯寺宇。因受王请终身奉养。贞观之始情奉弥隆思报罔极。毕由造寺伺隙未展。王便物故本祈不果。藏亦终焉。以贞观三年终于鄠县观台。因殓武子堆南云际寺。沙门孝才。夙素知德。为铭贞石。在于龛侧矣。
上篇:智周(唐南武州沙门)[《续高僧传》卷十九] | 下篇:慧超(唐并州大兴国寺)[《续高僧传》卷十九] |
(修法)对于北斗尊星王,而修护摩供也。有一行之北斗七星护摩法一卷,大兴善寺阿阇梨之北斗七星护摩秘要仪轨一卷。...
摩诃诺伽那
发起
趣吉祥
成实宗
在缠出缠
毁毗尼戒犯缘
三僧祇
婆南
结夏
引发因
见道位无退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八字是注定的,为什么又可以改命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