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如来是法语者】 p0578 瑜伽八十八卷四页云:此中如来依四道理宣说正法,如前所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马来西亚,原名马来亚,梵名 Malaya,音译摩赖耶,意译山。摩赖耶一词转用于马来半岛上,至迟在十三世纪,惟至英人...(名数)新曰八解脱。再加八胜处十一切处,谓之三法。此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一具之出世间禅也。智度论二十一曰:背舍...谓为耳识曾受曾了。名为已闻。彼无耳识曾受曾了。隐藏如是想忍见乐。言我已闻。如是名为不知言知。...(一)全一卷。吴·支谦译。又称罗汉赖吒和罗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记述赖吒和罗闻佛说法而立志出家,得证阿罗汉...(人名)又云马师。梵名頞鞞Aśvajit,巴Assaji,五比丘之一。端正之威容与庠序之举止,时时如引人目,舍利弗失师迷...九种的无学位。 1、中阿含经所说的九无学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不退相、慧解脱相、俱解...(界名)天名。色界之第四处,本名色究竟天。此在有形世界之最顶,故称有顶(此外无色界有无形之世界),有顶之有,...(杂语)贫人所食不净之食物也。大日经疏三曰:如贫里秽食,不可置于宝器。...【触支】 十二因缘的第六支,婴儿出生后,根、境接触而生认识作用,唯尚无强烈的分别心,只是以无分的‘赤子之心’...(经名)一名菩萨地,九卷,刘宋求那跋摩译。有三十品,第一序品与大宝积经优婆离会第二十四同。佛在给孤独园说三十...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心经主要是讲照见五蕴皆空,空是把五欲、八风看空。 如果把空解释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佛法称之为恶取空,取是执...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魔道子孙)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披褐,称佛弟子...
净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我国净土宗发展史上,构成中国佛教乃至东方佛教的一大景观。各...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银首饰、钻石珠宝一样,不过是一种装饰罢了,戴不戴佛珠似乎也...
在非洲的一个偏僻山沟里,有一个小村子,四周全是高山峻岭。虽然群山为这里的居民挡住了寒风的侵袭,但行路难,村民...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
过去有两位菩萨,志行清净,心境寂然,无所欲求,光明磊落。他们远离人群,在山林水畔凿山壁为室,悠闲自在,以菅草...
法充(隋江州庐山化城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充。姓毕氏。九江人。常诵法华并读大品。其遍难纪。兼缮造寺宇。情在住持。末住庐山半顶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尝妄履。每劝僧众无以女人入寺。上损佛化下坠俗谣。然世以基业事重。有不从者。充叹曰。生不值佛已是罪缘。正教不行义须早死何虑方土不奉戒乎。遂于此山香炉峰上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净土。便于中虚头忽倒上。冉冉而下处于深谷。不损一毛。寺众初不知也。后有人上峰顶路望下。千有余仞闻人语声。就而寻之乃是充也。身命犹存口诵如故。迎还至寺。僧感其死谏为断女人。经于六年方乃卒世。时属隆暑而尸不臭烂。香如烂瓜。即隋开皇之末年矣。
上篇:昙询(隋怀州柏尖山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下篇:信行(隋京师真寂寺)[《续高僧传》卷十六] |
“胎内五位”之对称。俱舍论卷十五将人自出生后之一生,分为五段。即:(一)自出生后至六岁间为婴孩,(二)七岁至十五...
如来是法语者
马来西亚佛教
八背舍
不知言知
赖吒和罗经
马胜
九无学
有顶
秽食
触支
菩萨善戒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把「空」认为没有,就会成为断灭见

佛说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业的三种报应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