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又称梵夹、梵经、梵典。指以梵语书记于贝叶、桦皮、纸等之经典。印度自西元前六世纪左右开始使用梵语,举凡宗教、学...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又作加备、加祐、加威、加。佛加被之力,称为加被力或加威力;被其力而说法者,称加说...梵语 smrti-balāni,巴利语 sati-balāni。为五力之第三。指由勤修而念住于所缘之境,能抗外来之障碍而至无念。止...由住地故,惑有五种,三藏法数云:五住地惑,五住者,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凝神专意念佛之意。即观察忆念佛身相好光明及法身实相等,而以口称名念佛。此种念佛须止心之散乱,拂除妄念,观念佛...【可救及不可救】 p0525 显扬三卷十四页云:可救者:谓有三乘寂灭法性。不可救者:谓无三乘寂灭法性。...(名数)天亲净土论说极乐三种之庄严。如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是也。...华严宗教义中,立有十玄缘起无碍法门之说,以表示现象界的事事物物之间具有各自独立又密切交涉之关系,此系华严宗二...(术语)二种资粮之一。修布施之善行为佛果之资粮也。...据维摩经观众生品载,天女散华(花)于诸菩萨及舍利弗等,然以舍利弗等尚未泯绝思虑分别,故天华不着诸菩萨,仅著于...(物名)梵语Śaṁkha之译,乐器名。刳牛角为之,如喇叭形。法华经方便品曰:击鼓吹角贝。慧琳音义二十七曰:角者曲...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也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对于一...小琴觉得这个世界太虚伪了。在别人看来,小琴很幸运,家庭环境不错,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当别人在为就业发愁的...
问: 弟子几年来一直用十念计数法念佛。最近把计数放下了,念佛很用力听佛号,感觉佛号念得比以前更摄心了。可最近...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果一定有因。现在来练习,通过学...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是段食, 段就是分段的饮食...当我们用心用到心与事合而为一时,已经是心外无事,事外无心,这种情况才是真正修行得力的开始。通常,人们都是处在...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们在困苦生活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呢?还是对世人的一种诱...院子里水泥花砖的缝隙里长着杂草,使院子显得有些荒凉。一天傍晚,我用工具铲除这些杂草。因为方砖的缝隙很窄,加上...
净愿(隋西京宝剎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净愿。未详其氏。代州人也。三十出家。博闻强记。推核经论夙有成规。远为诸学之所先仰。创进大戒专师律部。既越立年弥隆盛业。以旦达曙翘精固习。观采五遍便就讲说。初以其壮室入道。人多轻侮。试听其谈说属其文理。清洞开散片无拥滞。各投心位席莫不致敬。愿连讲四分接承十遍。又听十地华严及诸小论。末师准摄论纲纽章句。并通了谈对课笃形。有钻注圣言依解制节广流章疏。晚入京辅采略未闻。虽经怀抱无一新术。时未测其通照也。住于宝剎寺中。潜其容艺。后因法集愿欲矜其名采。次当竖义。意存五阴。便登坐而立。众以其非伦。皆寂无言论。良久缄默。愿俯视众曰。竖义已久。如何不有问乎。众曰。竖何等义。乃邀问耶。愿曰。名相久矣。众自不知。诸德坐席口传。余则色心俱立。便安然处坐。气勇如云。自述曰。计未劳止。此且修人事耳。时以为矫异露洁也。及难击往还。对答云雨。皆先定其番数。后随数尽言。开塞任于当时。邪正由其通滞。或重疑积难由来不决者。而能诠达其理释然新畅。于即预是聪慧归踪者多。遂移就宝昌。四序恒接。草堂土埵以此敷弘。正时摄论。晚夜杂心。或统解涅槃。或判销四分。无择余暇轨范后贤。凡所开言并乖旧解。制疏出后更不重看。临讲呼唤皆衷规矩。其洽闻不忘世罕加焉。至如舍利毗昙文旨重隐。读者犹难。况通其义。愿执卷披文。泠然洞尽。乃造疏十卷。文极该赡。会文帝造塔。敕遣送舍利于潭州之麓山寺。初至州治度湘西岸。将及山所忽有奇鸟。数万为群五色相翻。飞浮水上行次向船。似相迎引。及至舍利还飞向前。往还迅速。众莫不怪及登岸上。鸟便行望。相从飞空同至塔所。识者以为山神眷属之变象故也。愿以瑞闻。帝大嗟赏。而教授为务。六时礼悔初仪不怠。敬慎法律如闻奉用。自见法匠多略戒宗。并由亏信而重所学故也。今愿兼而美之独觉浇世。可谓明人护戒于是乎得矣。京邑擅名初皆钦羡。及见其谈讲经术。并宪章先达改正文议。封言者众不胜品藻。皆滞其恒习。听者不满十人。又以言令卓绝非造心者所觊故。不为晚进所入。及大业初岁。辩相法师追入慧日。见徒一百并识知津。皆委于愿。自此如常开悟。众倍前闻。更相击赞令响弥远。四方因造日就义筵。皆闻所未闻。欣至难义。至于分畅深伏标举纲门。坐者不觉离席膝前。皆美其义采之英拔也。相仍一岁奄就无常。春秋六十有余。即大业五年五月也。然愿有博见之长。而寡于福业。验乎从学。屯盛便丧。岂不然耶。既而舍利毗昙竟未披讲。疏又失落后代绝通。又可悲之深矣。
上篇:智琳(隋丹阳仁孝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下篇:智凝(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名数)一阇那首那梵志,二婆私吒梵志,三先尼梵志,四迦叶梵志,五富那梵志,六清净浮梵志,七犊子梵志,八纳衣梵...
梵本
加被
念力
分列住地
观念念佛
可救及不可救
三种庄严
新十玄
福德资粮
天女散华
角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改变自己开始

念佛经常头疼,是过于用力的原因吗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推荐】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
圣严法师《海面无风不起浪-心与事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