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摄取摄受】 p1459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七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摄取摄受?谓诸菩萨、正御徒众。当知是名略说菩萨于...(术语)对于具足戒二百五十而该称其他细行曰威仪三千。三千者显数之多,如三千威仪经。法数者强凿成三千之数量。...亦名:七日长药戒制意、长药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二十六,畜七日药过限戒。)凡夫宅世,四大为身...(术语)为生无所有处之禅定也。...(名数)略云十六行。亦云二八行。...二我之一。指于如幻假有之法上生起实有之妄执。又作法我执、法我见、法执。即执着诸色、心等法为实有体性。[三无性...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又作十三大会。即:中台八叶院、遍智院、持明院、观音院、萨埵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观察一切法都无有实我的观法。...古代印度国王。据玄应音义卷二十三载,劫比拏王为南憍萨罗国之王,与佛陀之因缘极深广;佛陀尝为调伏劫比拏王,而变...谓恭敬供养父母尊长,慈愍怜念一切众生。观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三四一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譬喻)譬物之不可得也。涅槃经二十五曰:世尊譬如厌沙油不可得,心亦复如是。虽复厌之贪不可得,当知贪心二理各异...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语、真言,而是能帮助世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之境界的九个字。 ...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鱼。 有一天,村里一位渔夫带着儿子来到与海相通的大湖边,他...
生命是一个缘生的历程。有过去的因,还得有现在的缘才能成立一切现象。因是种,缘是环境;有因而无缘,种子无从发展...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佛陀从远方的跋耆国游行教化到毘舍离国,住在猕猴池旁的重阁讲堂。国内的商人得知佛陀的行止,都欢喜地相约来到佛陀...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
灵询(齐并州僧统)[《续高僧传》卷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灵询。姓傅氏。渔阳人也。少年入道。学成实论并涅槃经。穷其幽府。又于论中删要两卷注而释之。盛行于世。后弃小道崇仰光公。晓夕研寻十有余载。纤旨秘教备知通塞。虽博知群籍。而擅出维摩。兼有疏记。至迁京漳邺。游历燕赵化沾四众。邪正分焉。而书画有工颇爱篇什。文笔之华时所推举。美客貌善风仪。词辩雅净听者无挠。初为国都。魏末为并州僧统。齐初卒于晋阳。时年六十九矣。
上篇:道凭(齐邺西宝山寺)[《续高僧传》卷八] | 下篇:法上(齐大统合水寺)[《续高僧传》卷八] |
【六法能断六种诤根本处】 p0313 瑜伽十四卷十九页云:又有六法,能断如是诤根本处。慈心所发身语意业,能断初二;...
摄取摄受
三千威仪
畜七日药过限戒制意
无所有处定
十六行相
法我
十三大院
无我观
劫比拏王
敬上慈下
厌沙油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贪小失大的夫妇

人生旅途要随缘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商人闻法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