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名 Mahāvīra。意译大雄。即尼乾陀若提子,为印度耆那教之开祖,六师外道之一。约与佛陀同时代。三十岁出家,经...除粪之意。粪,比喻三界之见惑、思惑。据法华经卷二信解品记载,有一长者,安置穷子于家中为奴,给付酬劳,使其清除...指集会于常寂光土之无量大众。寂光,指常寂光土,乃毗卢遮那如来所住之净土;海会,指诸尊圣众之会聚。十方圣众来集...(术语)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张之要旨也。辅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义一上曰:宗者要也。此宗有二...(术语)二藏之一。大乘经之都名。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含藏大乘菩萨修因证果之法,故名菩萨藏。...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命难者,恐被夺命,故不名犯。淫开境合,教制约心;盗虽无文,约义许有,既不损境,暂移后...违反道理,触犯禁条而招受苦报之恶行为,称为罪或咎。亦有称烦恼为“罪”者,然大抵以身体、言语、意志(即身、口、...(477~522)北魏僧。太原晋阳(位于山西)人。自幼出家,常读大乘经,有注释华严经之志。后入五台山清凉寺,于熙平...(譬喻)如来密藏经下曰:迦叶!若闇室中然火灯明,是闇颇能作如是说。我百千载住,今不应去。迦叶白言:不也,世尊...(?~1674)明代曹洞宗僧。钱塘人,俗姓陈。世称妙净启禅师。世代业儒,依石雨和尚出家,后参谒云门三宜明盂,有...(术语)如信有净土而念佛,求往生,是有相之作业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随着减劫的次第,人的寿命越来越减。以这个作为标志,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在衰减。总的原理,就是随着道德越来越...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念我之名号。当减省睡眠。若惛盖多者。应于道场室中旋绕诵念。...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工厂曾经失火,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化为乌有。67岁的爱迪生闻讯赶到火灾现场,员工们认为面对废墟一片...问: 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还是初一、十五去拜,或是心到就可以了? 如瑞法师答: 学习...
在净土法门如何发菩提心?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让我们觉得发菩提心有一个下手之处,而且比较...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无他术也。 卍 龙树于龙宫诵出华严,而愿生极乐。普贤为华严长子,而愿生极乐。文殊...
经云:高必坠,聚必散,合必离,生必死。因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这是宇宙人生亘古不变的必然规律。所以佛告诉...过去的圣人多生于乱世,所以,他们会成为圣人。比如老子,在古圣先贤之中,他也是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哲学是从混乱的...
慧绍(宋临川招提寺)[《高僧传》卷十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儿时母哺鱼肉辄吐。咽菜不疑。于是便蔬食。至八岁出家为僧要弟子。精勤懔励苦行标节。后随要止临川招提寺。乃密有烧身之意。常雇人斫薪[卄/积]于东山石室高数丈。中央开一龛足容己身。乃还寺辞要。要苦谏不从。即于焚身之日。于东山设大众八关。并告别知识。其日阖境奔波。车马人众及赍金宝者。不可称数。至初夜行道。绍自行香。行香既竟执烛然薪。入中而坐。诵药王本事品。众既不见绍。悟其已去。礼拜未毕。悉至薪所。[卄/积]已恫然诵声未息。火至额闻唱一心。言已奄绝。大众咸见有一星。其大如斗。直下烟中俄而上天。时见者咸谓天宫迎绍。经三日薪聚乃尽。绍临终谓同学曰。吾烧身处当生梧桐。慎莫伐之。其后三日果生焉。绍焚身是元嘉二十八年。年二十八。绍师僧要亦清谨有懿德。年一百六十终于寺矣。
上篇:法羽(宋伪秦蒱阪)[《高僧传》卷十二] | 下篇:僧瑜(宋庐山招隐寺)[《高僧传》卷十二] |
(术语)坐禅也。维摩经弟子品曰:宴坐树下。净影之义记二本曰:宴犹嘿也,嘿坐树下,名为宴坐。宴晏相滥,晏是安义...
摩诃毗罗
粪除
寂光海会
宗
菩萨藏
命难
罪
灵辩
闇室忽明
净启
有相业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减劫中人的福报越来越薄

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让孩子乐观一些
每天都要上香吗,还是心到就可以了?

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
莲池大师法语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