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背读也。行事钞上曰:说戒人,先当闇诵令利。...亦名:静默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静默者,谓无高声也。”(事钞记卷二五·三九·二)...【第四天道】 p0967 此卽第四静虑也。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二页云:复次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五蕴次第】 p0265 瑜伽五十四卷五页云:复次云何诸蕴次第?谓说差别。此复五种应知。一、生起所作。二、对治所作...(故事)持戒之罗汉,依戒力而驱逐毒龙也。婆沙论四十四曰:昔此迦湿弥罗国中有一毒龙,名无怯惧(梵云阿利那),禀...【不积集及非不积集】 p0342 瑜伽一百卷二页云:若所犯罪,由有智故;名不积集。或复从他而显发故;亦不积集。与此...(术语)一切众生,自己心性之平等觉悟,名曰不觉。一切之凡夫地是也。为不觉故造业,受生死之果也。起信论曰:所言...梵语 sajjā-skandha。蕴为积聚之意。佛教谓一切有为法之积聚有五种类别,想蕴即其中之一。人有想像事物善恶邪正,...指愚痴障。因愚痴能系缚智慧,故称慧缚。成唯识论述记序中即有(大四三·二二九上)“解慧缚于摄论,表纵圣而谈空”...(术语)禅林说法,于其结末拈起古则而终法座,谓之拈提结座,即拈提古则之略也。...【豆佉】 或伊祢,晋云苦。法界次第云: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累之所逼恼,故名为苦。苦有三...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你看有些人,他进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没有这种功德,他现在有这种功德了;有些人你三年前看他是这付德行,你...我曾经遇到一位太太,她不断向我抱怨,说她的儿子因为受人陷害而终生残废。 她也许以为这样向我抱怨过后,可能会得...
知道这个真心和妄心,我们就了解,原来我们的缘影心之外的极乐世界也恰好正是我的真心,我这个真心就像大海那样不增...1、瞋心能坏福德善根。 2、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 3、安忍难行当依教修习。 4、瞋恨生起意不宁静。 5、瞋恨生起心不...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此位菩萨,空观既成,为进趣无上菩提故...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把极乐世界当作天方夜谭般的神话,或当作是寄托理想的乌托邦;自命时髦的现代人也常嘲笑求生净...问: 念经是快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啊? 惟贤老和尚答: 念经要不快不慢,要合适。念快了来不及喘气,念慢了速度又不...盛产童话的丹麦有两位科学家,他们是兄弟。弟弟叫哈洛波尔,哥哥叫尼尔波尔。 有一天,哥哥尼尔对弟弟说:我们来做...
揵陀勒(晋洛阳盘鸱山)[《高僧传》卷十]
【历代名僧辞典】
揵陀勒者。本西域人。来至洛阳积年。众虽敬其风操。而终莫能测。后谓众僧曰洛东南有盘鸱山。山有古寺庙处。基墌犹存。可共修立。众未之信。试逐检视。入山到一处。四面平坦。勒示云。此即寺基也。即掘之果得寺下石基。后示讲堂僧房处。如言皆验。众咸惊叹。因共修立。以勒为寺主。寺去洛城一百余里。朝朝至洛阳诸寺赴中。暮辄乞油一钵还寺然灯。以此为常。未曾违失。有人健行欲随勒观其迟疾。奔驰流汗恒苦不及。勒令执袈裟角。唯闻厉风之响。不复觉倦。须臾至寺。勒后不知所终。
上篇:耆域(晋洛阳)[《高僧传》卷九] | 下篇:诃罗竭(晋洛阳娄至山)[《高僧传》卷十] |
【中有异名】 p0361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八页云:如是中有,有多种名。或名中有。或名揵达缚。或名求有。或名意成。问...
闇诵
高声白衣舍戒释名
第四天道
五蕴次第
驱龙
不积集及非不积集
不觉
想蕴
慧缚
拈提
豆佉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为什么要随喜别人
圣严法师《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

舍自心污秽的娑婆,取自性清净的极乐
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