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杂名)总指僧俗之五众曰时众。观经玄义分曰: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杂名)诸天取饮之树也。瑜伽论四曰:诸天爱其广大,形色殊妙,多诸适悦。复有饮树,从此流出甘美之饮。...指一再地探求义理。一往,即一次往求,仅就文字表面作浅显之解释,而止于浅近之文字相;再往,则进而发挥其深意,故...(名数)一知贪欲行者,二知瞋恚行者,三知愚痴行者,四知等分行者,五知修学地行者,六于一念中知无边众生之行,七...(物名)饭头计人口记日日炊饭米之帐也。见象器笺十九。...【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 p0819 集异门论十七卷四页云: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者:谓正了知补特伽罗德行胜劣。谓如...乃敬礼三宝,专注不二之谓。在各种忏法前,常有“一心敬礼”诸佛、法、僧之仪,如法华忏法(大七七·二六五上):“...【水灾】 p0382 瑜伽二卷九页云:云何水灾?谓过七火灾已;于第二静虑中,有俱生水界起,坏器世间,如水消盐。此之...(名数)一译无量寿Amitāyus,二译无量光Amitābha,三译甘露Amṛta,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其大咒称十甘露明者...禅宗公案名。指不持任何物来;亦即赤裸裸的本来面目。从容录第五十七则(大四八·二六三上):“严阳尊者问赵州:‘...三有之一,即假立了名字之后才有的意思,如色受想行识五蕴,因缘和合假名为我,这个我其实是色受想行识,没有我的自...(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乐。年复一年,随着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却越来越不知...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从前面学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可以知道,没有出离心...
我们能听到得生到净土的咒也是不容易的,这个咒大家都叫往生咒,全名叫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咒能够拔...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现在人,活到七十岁的已为上寿。再过一千多...中阴身就是神识,并不是神识变化成中阴身,也就是世俗所谓的灵魂。所谓中阴身七天会死生一次,四十九天之中一定会投...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从《楞严经》称性起修的角度,我们的...从前,有一只珍奇罕见的九色鹿,常在恒河边饮水吃草。一天,有人失足掉进了河里,惊恐地大声呼喊,九色鹿听见了,不...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佛陀证悟的原理之一便是:人人有佛性,人人当成佛。这佛性,没有染污,乃人性,本善良。 ...
康僧渊(晋豫章山)[《高僧传》卷四]
【历代名僧辞典】
康僧渊。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诵放光道行二波若。即大小品也。晋成之世。与康法畅支敏度等俱过江。畅亦有才思善为往复。着人物始义论等。畅常执麈尾。行每值名宾辄清谈尽日。庾元规谓畅曰。此麈尾何以常在。畅曰。廉者不取贪者不与。故得常在也。敏度亦聪哲有誉。着译经录今行于世。渊虽德愈畅度而别以清约自处。常乞丐自资人未之识。后因分卫之次遇陈郡殷浩。浩始问佛经深远之理。却辩俗书性情之义。自昼之曛浩不能屈。由是改观。琅琊王茂弘以鼻高眼深戏之。渊曰。鼻者面之山。眼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时人以为名答。后于豫章山立寺。去邑数十里带江傍岭林竹郁茂。名僧胜达响附成群。以常持心梵经空理幽远故。偏加讲说。尚学之徒往还填委。后卒于寺焉。
上篇:支孝龙(晋淮阳)[《高僧传》卷四] | 下篇:竺法雅(晋高邑)[《高僧传》卷四] |
(杂语)Nadii,译言河,或江。又河名。法华文句曰:那提,此翻河亦江。慧琳音义二十曰:那提河名。西域记八曰:捺...
时众
饮树
一往再往
智波罗蜜十德
火帐
知补特伽罗有胜有劣
一心敬礼
水灾
阿弥陀佛三名
一物不将来
假名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这个咒能够拔除一切业障的根本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中阴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