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名数)真言行者于地前三劫所得之利益也。...亦名:梵坛法、不共语羯磨 子题:三种调伏法、梵坛、语地、不与语、教授、教诫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言默摈者,五...一种观察诸尊种子的观法。...子题:毗尼藏 行事钞·持犯方轨篇:“律宗,其唯持犯持犯之相实深。” 资持记释云:“言其唯者,此有二释;谓依...(杂语)称婆罗门净行者。法华经序品曰:最后天中天,号曰然灯佛,诸仙之导师。...书写佛典之谓。约起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即印度初期佛教之时代。盖小乘诸部传承佛法皆依口诵,大乘教徒则侧重劝说书...(经名)法华经二十八品中第十九品之名。明五种之法师,道力增逸,得六根清净之功德者也。故名曰法师功德品。...(物名)同于香案。香炉之台。见象器笺十九。...中国宋代古塔。位于浙江杭州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其地旧有六和寺,塔因寺得名。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一)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卷、四十卷),计九十品。后秦鸠摩罗什译...【空相三种】 p0789 显扬十五卷十页云:云何成立空相?当知空相有三种。一、自相,二、甚深相,三、差别相。如...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
【原文】 无量清净佛国诸菩萨、阿罗汉所居七宝舍宅,中有在虚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杂念可以调伏,不...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中心论点,它是佛说一切教法之中的一大总相法门。这正...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极乐就是超越了现象界,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那种法性的乐...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恒传法师答: 阿弥陀佛,走神的情况下一方面说明定力不够,...
世间上没有见过而真实存在的东西太多了。你见过孔子吗?不能由于你没有见过,你就说我不相信他的存在。甚至你的高祖...
遍行心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遍行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六位心所的第一位,计有五种,即触、作意、受、想、思。遍行,遍乃周遍,所谓无处不至;行是心行,即能缘之心,游履于所缘之境。合而言之,就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时,此五心所相应俱起。它通于一切识——八识心王;一切性——善、恶、无记;一切时——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地——三界九地,故有遍行之名。见《成唯识论》卷六。参阅‘心所有法’条。
上篇:极难胜地 | 下篇:遍行因 |
此心即是佛的意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
六无畏
默摈法
字门观
律宗所诠唯持犯
诸仙
写经
法师功德品
香几
六和塔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空相三种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极乐国虚空舍宅之因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