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谓摩尼宝珠无有自色,乃随所对物之色而现其色相。乃比喻佛性本来空,虽离诸相而随缘显现诸相。赵州和尚语录卷上(卍...(修法)大声念佛也。大集日藏经念佛三昧品曰:于寂静处庄严道场,正念结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无使乱心,更莫他缘...(人名)慈恩大师能解妙义,称曰义天。宋高僧传七曰:有大乘基,为其高足,不缘宿习,多见生知,谓之义天。 【又】...又作业障病。指由宿业所感之疾病。因宿昔之恶业而感恶疾、痿困于床,苦楚万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过之所招...梵名 Lambā。为法华经所说守护法华行者的十罗刹女之一。正法华经卷十总持品译为结缚。其形如药叉,着青衣,右手持...(杂名)释尊五姓之一。昔有二茎甘蔗炙于日,生男女二人,是为释氏之先,故号日种(佛本行集经五)。智度论三曰:昔...【法证净】 p0760 法蕴足论二卷七页云:云何法证净?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正法。谓佛正法、善说、...(术语)Anāgāmin,译曰不还。不来。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此圣者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还。...【爱有二种业】 p1204 杂集论四卷十一页云:爱有二种业。一、引诸有情流转生死,二、与取作缘。引诸有情流转生死者...(衣服)又作僧伽致,僧伽鸱,僧伽知,僧伽胝Saṁghāṭi。...(术语)天台宗所说。三论,唯识等他宗之法门,非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得至于佛位(妙觉),然天台以圆顿之妙觉,信之...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分别智,完全不分别,修习无分别智对菩...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人,更迷信这一套。往往有些极悭吝一毛不拔的女人,可是,她在...生命最大的满足就是心灵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应该以追求心灵的富足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追求物质财富...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印祖说他刚出家的时候,在做照客的时候,不是六月初六要晒经嘛,在晒经的时候他就得到了一本残本的《龙舒净土文》,...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法句经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攻打讨伐,常互相友好往来,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长的国王,...
通达位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通达位】通达真如之位,又作见道位,为唯识宗所立五种修行阶位中的第三阶位。这是菩萨的见道之位,于十地的初地入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此即见道位。有情无始以来,为无明烦恼覆障,因而颠倒妄想,起惑造业,沉缅苦海。自发心学佛以来,历经多劫修行,犹未能认识唯识真实义性。不过,于世第一法的次刹那,于十地的初地极喜地,至此通达真实识性,入通达位,即是见道位。此位所见之道,即二空真如,亦即是唯识实性。《唯识三十颂》第二十八颂曰:‘若于时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成唯识论》解释此颂曰:‘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能取所取俱是分别,有所得心戏论现故。’ 在加行位时,所修的四观四智,以犹带相故,未能实住唯识。而在此通达位,不但所取之境空,能取之识空,即能观之智亦空。而实证此二空境界之智,就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是诸智的根本,故又名根本智。依于根本智,先亲证法性——即实住唯识,然后即起有分别的后得智。见道菩萨,即以此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缘真俗二境。
上篇:虚空无为 | 下篇:偷盗 |
(术语)又云常光一寻。化身佛之常光明,其径一丈也,是为常光,故不别言放光。智度论八曰:问云:如来何故常光一丈...
随色摩尼珠
大念
义天
业病
蓝婆
日种
法证净
阿那含
爱有二种业
僧伽胝
一生入妙觉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活佛算命
追求心灵的富足

净土法门是了生死之大法

印祖念佛治眼疾
印光大师:学医发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