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缘起及缘已生差别】 p1305 俱舍论九卷十五页云:论曰:诸支因分,说名缘起。由此为缘,能起果故。诸支果分,说缘...子题:戒肥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戒羸者,对前强不舍,此明羸不舍也。谓乐俗缘园田家业,便于佛道生毁生恼,持戒...(书名)发智论与六足论也,萨婆多宗之根本论有七论,其中发智论最该博,故谓之身论。他六论名为足论。...(名数)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众显露说法...禅林用语。谓以严谨笃实之精神为家风。即以笃实之态度处理日常诸事,行住坐卧亦中规中矩者,必能有所证悟而自成一家...(1077~1141)宋代僧。临海(浙江临海)人,俗姓薛。号志涌。世称虎溪尊者。七岁出家,师事祥符道中。十六岁受具足...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梵语 ?ata-punya-vicitrita。如来之三十二相,一一皆以百福庄严。又作百思庄严、百福德庄严。百福,即百思。据大毗...全称各各为人悉檀。四悉檀之一。佛化导众生之教法可分四个范畴(即四悉檀),为人悉檀乃佛应众生之根机与能力不同,...(仪式)调音声而讽诵经文也。原为婆罗门之法,佛亦于比丘许之。即梵呗是也。能之者称为经师。梁僧传设经师一科。...子题:唯是人道、诸根具足、身心清净、出家相具、得少分法、正背、方裙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标举叙由)就...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真、全神贯注于工作,就像用生命去换取金钱,因此而失掉了身心...
我们看世间人,有些真的是福报很大,你看他受用的资具特别的尊贵,但是他没有时间修学佛法,他为他的福报所障碍,产...问: 最近全国各地流行的《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一书(以下简称《笔记本》),许多居士奉若至宝,不知此书值得流通...
云居山近代也有这种事例,在一九五五年有一位名叫宽定的师父来到云居山,他是浙江省宁波人,年纪只有二十五、六岁,...
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太多的人就说:无情物能成佛吗?这个就是卡在自己的能所的观念。 当我们的心迷了的时...
去年元旦时,东林寺助念了一位九江的龚老居士往生,非常殊胜。 那时我们正在打冬季佛七,龚老居士是一位罹患胃癌、...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我们知道这些念佛的功德以后,...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说文解字》中有讲:秋,禾谷孰也。在此,孰通于熟。所谓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经历...
取结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取结】取即取著。谓诸众生于见取、戒取,妄计执著,广行不善,由此遂招未来生死之苦,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是名取结。
上篇:取支 | 下篇:取与 |
【三宝差别】 p0187 显扬六卷十六页云:差别者:谓由六种因故,三宝差别;应知。一、由相故。二、由业故。三、由信...
缘起及缘已生差别
戒羸
发智六足
二教
刮笃成家
了然
十念处
百福庄严
为人悉檀
讽经
受具戒能受五缘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工作与休闲

地狱果报往往是福报大的人创造出来的
《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是否能流通修学

不可轻视外貌苦恼的修行人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情物能成佛吗

龚老居士往生的殊胜事迹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