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书名)一卷,日本曹洞宗莹山着。详细记述坐禅之规范要旨,为曹洞宗勘要之书也。...(人名)唐江西道一禅师,为南岳让之法嗣,姓马氏,时称马祖。元和中谥大寂。传灯录六曰:六祖能和尚谓让曰:向后佛...(传说)有长者以瓶盛苏,置于楼。一鼠贪苏,入瓶食之。苏尽,身大不能出瓶。长者取苏瓶思凝结之,置于火上。鼠即死...子题:嘱授人筹、受筹、还筹、纳筹、清净妙偈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一,先示打静法)其维那浴筹已。至上座前打...(经名)又名私诃昧经。一卷,吴支谦译。佛在竹园答长者子私呵昧之问:说菩萨之法。...(公案)巴陵,谓岳州颢鉴禅师也。碧严第十三则评唱曰:师,常缝坐具行脚,深得他云门脚跟下之大事,所以奇特。后出...【受用建立】 p0728 如义施设建立中说。 二解 此有三种。谓受用苦乐,受用饮食,受用淫欲。如瑜伽四卷五页...亦名:道俗七部立教通局意 行事钞·序:“第七,道俗七部立教通局意。(一、出教体)显理之教,乃有多途。而可以情...【五相了知十二分教】 p0285 瑜伽七十一卷九页云:云何了知契经乃至论义?谓略由五相。一、了知假名故。二、了知摄...(譬喻)依他法之无实体,以十种之喻而显。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亦名:遇俗随机慰问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地持云,若见众生,当即慰问,舒颜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言,道...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圆觉经》上面说过: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两度担任宰相。据说,其葬父之地是可出宰相的风水宝地,而这宝...
就着我们正报的身心来观察,在正报的身心当中,先观察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色身是地水火风这四大所构成的。地水火风的...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正合着何处桃源好避秦观念的人们,虽日厌世,谁说不宜?!况...今天我接受新闻的采访,记者问我:「人的贪心从那里来?人的贪心对我们的世界、社会有什么不好?因为贪,所以才会努...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个是远路。而《法华经》不是,注意啊!法华经说一个人改变...
雪斋禅师去拜访藏门禅师。要告辞时,藏门送他到门外。 藏门指着庭院里的一块石头,问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且...
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二十年或三十年前,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然后时间的车轮就推动着我们一天天成长。我们读书...
痴心所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痴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痴又称无明,以无明故,对事理颠倒,因果迷乱,义理全乖。《成唯识论》曰:‘云何为痴,于诸理事,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谓由无明起疑、邪见、贪等烦恼,随烦恼业,能招后生杂染法故。’无明为十二缘起之首,为有情生死流转的根本。无明即是迷昧不觉,对世间道理及佛法义理迷惑不解,由此引起种种烦恼,即‘一切杂染所依为业’。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也即是愚痴。愚痴有两种,一者是俱生无明,是先天性与生俱来的无明;一者是分别起的无明,是后天受环境习染的无明。
上篇:坏苦 | 下篇:边见 |
佛三十二相之一,即佛之足下有千辐轮之印纹。...
坐禅用心记
马祖
鼠偷苏死
说戒维那唱白法
菩萨道树经
巴陵三转语
受用建立
行事钞道俗七部立教通局意
五相了知十二分教
依他十喻
说法当?‥机慰问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实际修行过程中间要防止四种病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以无我的智慧观察正报身心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圣严法师:没有自我私心的贪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心中的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