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为主张万物系无因而生之印度外道之一。又称诸法无因宗、无因见论、无因论师、无因生论。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种外道...(术语)解修法时所结之界场也。...(名数)又云四无色定(梵名四空处之各名加Dhyāna),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空无边处定,行人厌患色笼如牢如狱,...梵语 da?akrtsnāyatanāni。又作十一切入、十一切处、十遍入、十遍处定。即依胜解作意,观色等十法各周遍一切处无...【谛善巧】 p1376 显扬十四卷八页云:云何谛善巧?颂曰:二自性苦故,合故,不应理。由无因,有因,及五种譬喻。如...(一)梵语 udaka-candra。又作水中月。大乘十喻之一,十缘生句之一。水中之月乃月之影现,并无月之实体,以此比喻诸...【三十二大丈夫相】 p0212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七卷二页云:三十二大丈夫相者:一、足下善住相。谓佛足下平满,不凹不...(名数)金刚界三十七尊中八供养之菩萨也。...(譬喻)烦恼随逐于身而难去,譬如家畜之狗。涅槃经十五曰: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指阿弥陀佛以其名号救济众生的本愿,亦即弥陀之第十八愿。...(术语)唐译仁王经上曰:法相如是,有所得心无所得心,皆不可得。良贲疏中二曰:有所得者,取相之心也。无所得心者...(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用功的人,谓一人与万人敌。这一句话,在古人最好,在今人则不行,何以呢?古人道心充足,百折不回,一勇可以超过去...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者身着华服,严饰璎珞、宝石,手持香花,带着善于歌舞的伎人一...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处传来非常痛苦的嚎叫声。那是猪的惨叫,一声又一声,这痛苦的...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呢?忏悔可以得清净吗? 大安法师答: 五戒,特别是前四戒:杀...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广大,确实如此,更有甚者的祖师,不但能够度化一般的民众,甚...问: 弟子没有受戒前尽量按照五戒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受戒以后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种心态是不是不好,会影响...
真正的贤人君子一定会真诚待人,不用机心,不设城府。 但是现在这种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感觉到,人和人之间你...
打七以来有不少人递了一些条子,提了一些问题,也谈了一些体会。总的来讲,在念佛那边,比较注重事相,事相方面有障...
十因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十因】唯识宗所立之十因:一、随说因,语言(能说)乃表明事物(所说)之因,故语言即为随说因。二、观待因,观待,意指相对性、条件性。相对于某物而言,能引起其一定之要求或受用之条件,此条件即为观待因,如饥饿为饮食之观待因,手为执物之观待因,足为往来之观待因。三、牵引因,种子为能于遥远之未来,引生自果之因,故称牵引因。四、摄受因,即种子以外的一切缘,能相互摄受而起果,故称为摄受因。五、生起因,种子为于不久之未来,引生自果之因,故称生起因。六、引发因,种子起现行时,能够引生同类之胜果,故称引发因。七、定别因,一切有为法,能够引生自果,而互不杂乱,称为定别因。八、同事因,因果和合为一者,称为同事因。九、相违因,即于法生成时,产生障碍者,称为相违因。十、不相违因,即于法生成时,不产生障碍者,称为不相违因。
上篇:十支论 | 下篇:十行 |
以明代永觉元贤(1578~1657)禅师为宗祖之禅宗派系。明末清初之际,元贤住福州(福建)鼓山涌泉寺,大扬曹洞宗之禅...
无因外道
解界
四空定
十遍处
谛善巧
水月
三十二大丈夫相
八供
家狗
弥陀名愿
有所得心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一人与万人敌,在今人则不行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如何让自己持戒更圆融

真正的贤人君子,不设机心城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