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开。不知何许人。事兰公为弟子。深思孤发独见言表。善放光及法华。又祖述耆婆妙通医法。尝乞食投主人家。值妇人在草危急众治不验举家遑扰。开曰。此易治耳。主人正宰羊欲为淫祀。开令先取少肉为羹进竟因气针之。须臾羊膜里儿而出。升平五年孝宗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不肯复入。康献后令曰。帝小不佳咋呼于公视脉。亘到门不前种种辞惮。宜收付廷尉。俄而帝崩。获免还剡石城。续修元华寺。后移白山灵鹫寺。每与支道林争即色空义。庐江何默申明开难。高平郄超宣述林解。并传于世。开有弟子法威。清悟有枢辩。故孙绰为之赞曰。易曰翰白。诗美苹藻。斑如在场。芬若停潦。于威明发。介然遐讨。有洁其名。无愧怀抱。开尝使威出都经过山阴。支遁正讲小品。开语威言。道林讲比汝至。当至某品中。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此中旧难通。威既至郡。正值遁讲。果如开言。往复多番遁遂屈。因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来耶。故东山喭云。深量开思林谈识记。至哀帝时累被诏征乃出京讲放光经。凡旧学抱疑莫不因之披释。讲竟辞还东山。帝恋德殷勤。嚫钱绢及步舆并冬夏之服。谢安王文度悉皆友善。或问法师高明刚简。何以医术经怀。答曰。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自利利人不亦可乎。年六十卒于山寺。孙绰为之目曰。才辩纵横。以数术弘教。其在开公乎。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梵语 mūlāvidyā。又作根本不觉、无始无明、元品无明。相对于“枝末无明”。即诸烦恼之根本,不觉迷妄之心。于真...有情之异名。此名系来自宇宙成立时,众生见地味等渐渐消失,心生不悦,故称之。[俱舍论光记卷三十] p984...梵语 sva-laksana-kle?a。“共相惑”之对称。指缘色、声等一一法之自相所生起之烦恼。又作自相烦恼。据俱舍论卷二十...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即指默然无言之妙理。谓维摩诘居士以默然无语来表示言诠所不及之深理。[华严五教章卷一](参阅“默不二”6373) ...【五法性摄三身】 p0281 成唯识论十卷十六页云:有义、初一摄自性身。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说佛法身,无生灭故。说...(名数)二十八种之不正见也。杂集论十二,引大法镜经中说二十八不正见。因明大疏上曰:二十八见蚁聚于五天。...位于山东青岛东部,湛山西南太平山东麓。倓虚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占地约一百五十公亩,为青岛市区唯一之佛寺...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序品,佛临涅槃时,诸优婆塞...(人名)黄梅山在黄州府黄梅县,禅宗五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禅院,因称黄梅。大明一统志六十一曰:黄州府黄梅山,在黄...(譬喻)河中有火,物为灰烬。以比烦恼。杂阿含经四十三曰:佛告诸比丘,譬如灰河。南岸极热,多诸利刺。在于闇处,...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净慧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弄清楚数息和念佛...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代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观止一词表...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佛教的经论中对此多有论述,现简要介绍如下。 造塔的功德: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不但浪费时间,徒耗精力,而且结局也决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你的饮食习惯,天平的另一端就是你的健康,也就是说,你对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多少,...
凡公临私养,历涉缘务,虽造次而常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 譬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语言、去来、坐卧及种种作务,...
又有人问:开了悟究竟是什么境界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云居山虚老在世时,也亲自问过老和尚: [老和尚啊!您老人家当时...
于法开(晋剡白山)《高僧传》卷四
【佛教人物传】
上篇:于法兰(晋剡山)《高僧传》卷四 | 下篇:于道邃(晋炖煌)《高僧传》卷四 |
(名数)内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经所说,疏二十详解之。一大因陀罗,二行满,三摩噜多,四卢醯多,五没 拏,六忿怒,...
根本无明
不悦
自相惑
身器十二
默理
五法性摄三身
二十八见
湛山寺
三德六味
黄梅
灰河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生活中的最佳食物

如是相续念佛在心,能办一切净因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