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禅师。号祖庭。松陵人。母持净戒。生不知荤。幼背法华。十岁日诵一部。十三投日铸寺。出家剃染受具。首谒石屋。南参古梅老人。续然三指。九载切磨廓然瞥地。行诣白云。留为众首。后遁迹韬光岩壑三十余年。有平生最爱隈岩谷。二十年来懒放迎之句云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梵语 āntariksavāsin。指居止于空中之“天”,如欲界六天中之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及色界诸天。...法宝中有四种: 一、教法 三世诸佛所说破无明烦恼之声名句文也。 二、理法 教法所诠之义理也。 三、...凡是佛所说的一切教法,或是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不论是声教或是文字所印刷的经典,都称之为文字般若。...(地名)医罗钵呾逻Elāpattra者梵名。在北印度呾叉始罗国。西域记三谓其周百余步,其水澄清,杂色莲华,开荣有异彩...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三受】 三受之受,即五蕴中色、受、想、行、识的受蕴,也是心所有法五遍行心所中的受心所。受者领纳之义,也就是...(物名)白毛之拂子也。法华经信解品曰:手执白拂。...制止心念邪恶的戒律。...【趣向前行】 p1326 瑜伽六十二卷二页云:云何趣向前行?谓受僧祗,或复别人,诸衣服等所有利养,或请僧祇,及与别...指修习水观而得之禅定。即一心观想水,于水得自在,能随意使身之内外现为水。(参阅“水观”1493) p1488...(术语)弥陀之第十一愿也。又曰必至灭度愿。...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三大要》及鉴定的《饬终津梁》中讲的助念规则,如理如法地去做...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楞严咒》,也背不下来。记忆力极差,那理解力就更不要谈,佛经...香港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大鲸鱼,虽然重达8600公斤,却不但能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表演各种杂技。 面对这条创造奇...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十地品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大乘教义告诉你,说人我空、法...
明末清初,处于衰落期的禅宗呈现出一派复兴的迹象,僧尼人数继续增加,士大夫也纷纷逃禅,在这样一个时期出现了一些...
有一天,佛告诉阿难:我看天地万物,各自都有他们的宿世因缘。 阿难见佛跟他说话,于是赶紧前来顶礼佛陀,跪著问佛...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 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
古拙禅师《释氏稽古略续集》
【佛教人物传】
上篇:全室禅师(宗泐)《释氏稽古略续集》 | 下篇:蘧庵法师(大佑)《释氏稽古略续集》 |
Mouzilihuolun 中国佛教论书。通称《牟子》,亦称《理惑论》。据唐神清《北山录》称,原名《治惑论》,唐人避高...
空居天
教理行果四法
文字般若
医罗钵呾逻龙王池
一切种识
三受
白拂
心戒
趣向前行
水定
往相证果愿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每天进步一点点
梦参老和尚: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学道者应具备这三种心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