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禅师。名法泉。生随州时氏(随州隶峡州路荆湖北道)。幼岁出家。群书博览过目成诵。雅号泉万卷。遍参知识。玄机颖悟。应世住持。屡迁太刹。住蒋山日 (江东建康)因雪上堂。召大众曰。还有过得此色者么。良久曰。文殊笑普贤嗔。眼里无筋一世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上堂。快人一言。快马一鞭。若更眼睛。定动未免。纸里麻缠。脚下是地。头上是天。不信但看。八九月纷纷黄叶满山川。晚年诏住京城大相国智海禅寺。上堂问众曰。赴智海留蒋山如何即是众莫知对。便归方丈索笔书偈曰。非佛非心徒拟议。得皮得髓谩商量。临行珍重诸禅侣。门外青山正夕阳。掷笔跏趺而逝。使回奏。帝讶之。敕谥佛慧禅师。师嗣云居晓舜禅师(舜号尧夫)。舜嗣洞山聪。聪嗣文殊真。真嗣德山密。密嗣云门偃禅师(联灯录)。师尝作北邙行(洛阳山名)。其文曰。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苦乐哀感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去人悠悠不复至。今人不会古人意。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天人鬼狱畜生)茫茫井轮度。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沉迷不记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昔日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妖妖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壤冢连晴空。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余花寂寞红。日月相催若流矢。贫富贤愚尽如此。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仲温云卧纪谈)。夏京辅大旱。帝斋祷甚力。夜梦。一僧驰马空中口吐云雾。既而沛然雨足。帝大悦使以像求之。得于京城相国寺山门阁五百罗汉中第十三尊者也。宰相王圭贺以诗曰。良弼为霖承空望。神僧作雾应精求。参政元绛曰。仙骥乘云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人争诵之(东车笔录)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明王)乌刍沙摩明王有解秽真言,遂以为厕神。...(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又曰香王观音。乘一莲华,浮于水,手持香炉。...清净的观法,如净土之十六观是。...又作同体慈悲。指观一切众生与己身同体,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亦即初地以上之菩萨,摄众生于自体,以众...(一)佛道与世俗之并称。僧睿之中论序(大三○·一上):“大觉在乎旷照,小智缠乎隘心,照之不旷,则不足以夷有无、...(术语)诸种之神通也。有五通六通等。无量寿经上曰:诸通明慧。慧远疏一曰:诸通六通也。...(譬喻)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412~496)南朝僧。钱塘(浙江)人,俗姓吕。幼时依止杨都祇洹寺慧义,十五岁出家,研习群经,精苦励行,后从西域...梵语 sarvaja。又作萨芸然、萨婆若、萨婆若多(梵 sarvajatā)。意译为一切智。指了知内外一切法相之智,即指佛智...【能造四大与所造色为五种因】 p0898 瑜伽三卷一页云: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大种、能生所造色...(譬喻)人身依因缘而轮转于六趣,故譬以车。智度论十九曰:二世因缘以成身车,识牛所牵周旋往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它本质上是苦...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切的善法,这善法里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这个内在的宝藏要靠禅...1. 四圣谛 谛(satya)的含义是实在、真理。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谛,是对人生现象的评价和解脱痛苦的指示。四圣...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相同的...
我们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碍除掉。什么障碍呢? 比如穷苦的人,为了生活奔波,他怎能来念佛念到一心呢?再说富贵的...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你师父是什么菩萨示现。因为人家会问说:那你怎么知道呢? 你...
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 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
佛慧禅师《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荆国公王安石《释氏稽古略》 | 下篇:杭州南山法师《释氏稽古略》 |
【名句文身】 p0587 瑜伽五十二卷十二页云:又于一切所知所诠事中,极略相、是文。若中、是名。若广、是句。若...
厕神
琉璃观音
净观
同体大悲
道俗
诸通
三照
慧基
萨般若
能造四大与所造色为五种因
身车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佛教基本理论

从佛经中看前世记忆消失之谜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念佛先除障碍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