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明。号晦庵。学于慧光僧录。晚依菁山常照寺。与至协修净业。日课法华楞严圆觉。持弥陀圣号以万数。庆元己未春示疾。谓弟子曰。吾学大乘求生净土。今遂愿矣。乃累足坐逝。众闻天乐西来徘徊顶上。荼毗之余。五色舍利。不可以计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上耸】 p0231 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卽由爱之缠及随眠成上品故;说名上耸。...(杂语)朝粥饭毕,下僧堂也。见象器笺九。...(物名)乐器名。又云大蛮琴。晋阮咸始造之,故名。其形似琵琶而圆,颈长而不曲。...指佛果之力用。诸佛所通之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均属果力。于因,有殊胜之愿行,故果亦有胜妙之力用。若加区别...据翻译名义集卷十五所举,第八阿赖耶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具有下列四分之义,即:(一)相分,相,即形相。相分有三...凡二十卷。南宋圭堂居士著。序文有三篇,即:(一)空隐道人于绍定二年(1229)作,(二)自序,(三)江州李居士于端平二...(物名)禅者所被之头巾。画中维摩所被者是也。见象器笺十七。...(术语)Citta,四卷楞伽经注举汗栗太Hṛd Hṛdaya(自性清净心)、质多心(虑知心)之二心。止观举质多心、汗栗驮...(杂语)浮图与佛寺。高僧传康僧会曰:江左兴立图寺。...在建佛寺,或作戒坛时,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界限,即其作法所限定之范围,叫做结界。...梵语 vātāyanacchidra-rajas。又作向游尘、日光尘。即浮游于日光之中,肉眼仅得辨认之尘。据俱舍论卷十二载,其最...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逆缘,严重时会障碍自己的修行。对于这个......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我的母亲告诉我,在我幼小的时候,人家把肉类放入我的口里,...核桃,在国际市场上与扁桃、腰果、榛子一起,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中国和美国的产量占了。核桃在国外,人称大力士食...
《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简称为《华严经》,大方广是法喻,譬喻这个无上法,是绝对的大,而不是相对的大,是至方至...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法华,得度。依车溪卿法师。后参慧觉玉法师于横山,昼夜体究...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想象。我们凡夫追求快乐是直觉式...
释慧明《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释文慧《佛祖统纪》 | 下篇:释智廉《佛祖统纪》 |
(Kern, Johan Hendrik Caspar; 1833~1917)荷兰之印度学学者及佛教学者。生于爪哇。师事韦伯(Weber)学习梵语,...
上耸
下堂
阮咸
果力
赖耶四分
新编佛法大明录
禅巾
心
图寺
结界
隙游尘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人际关系的图解
三十七菩提分

素食者是奇怪之人还是聪明之人
世界四大干果之核桃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行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