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阿难陀尊者。佛叔父白饭王次子。以佛成道二月八日生(阿难陀。此云庆喜。谓王心欢喜举国欣庆)即调达之弟也。面如净满月。眼若青莲华。年八岁从佛出家。得白四羯磨具足戒。多闻第一。年三十一为佛侍者。闻持法藏。至法华会上。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复告诸菩萨曰。我与阿难。于空王佛所。同时发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亦护将来诸佛法藏。佛灭度后。大迦叶结集法藏选千阿罗汉。令阿难升师子座宣说诸经。迦叶垂入灭时。以最胜法付嘱阿难。而作是言。往古定光佛为沙门时。畜一沙弥常令诵经。若经少阙即便诃责。时沙弥为师乞食。若少稽留经不充课。极为其师之所诃骂。沙弥愁恼且行且诵。时有长者问知其故。语沙弥言勿生忧恼。从今已后常相供给。时此沙弥不复行乞专心读诵经常充足。时沙弥者即世尊是。施食长者即阿难是。以斯福缘智慧深妙总持多闻(述曰。沙弥课经。宜得总持之益。长者供食。亦擅多闻之功。信知世间造善造恶。随所作事。资成之者。必当均获其报。气分所感。岂得免焉)阿难游行宣化几二十年。尝至竹林中(即王舍城外竹林寺)闻比丘诵偈。若人生百岁。不见水老鹤。不如生一日。时得睹见之。阿难惨然曰。此非佛偈。当云。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比丘向其师说。师曰。阿难老朽言不可信。阿难后时闻彼比丘犹诵前偈。即自思惟。今此比丘不受吾教。于世无益宜入涅槃。即诣阇王适值其睡。王梦盖茎折。即便惊觉。门人告言。阿难入灭故来相见。王发声哭问何所在。答云。已向毗舍离国。即严四兵(象马车步)追至恒河。阿难乘船在河中流。王稽首白言。三界明灯愿勿涅槃。时雪山有五百仙人。观见阿难将欲涅槃。飞空而至求哀出家。即化恒河变成金地。为诸仙人说法。成阿罗汉。俱时入灭(即末田地五百仙人)阿难涌身虚空作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与释提桓因。一分与娑伽龙王。一分与毗舍离子。一分与阿阇世王。四处各起宝塔供养舍利(杂见法华。付法藏。大论。文句。妙乐)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谓诸法之生起皆由因缘和合,如缺其中必具之缘,则此法即不能生起。此种情况发生时,即得非择灭无为。俱舍论颂疏卷一...【贪身系】 p0977 集异门论八巻六页云:云何贪身系?答:贪者:谓于欲境、诸贪等贪;广说乃至贪类贪生。是名为贪。...梵名 Prajāpāramitā-hrdaya-sūtra。全一卷。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心经。玄奘译。收于大正...【二种施八相差别】 p0040 瑜伽十五卷一页云:又有二种施,八相差别。一、有过失施,二、无过失施。前七种施,...凡治魔障者,或念三皈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又或以念佛治之,贤首五教仪开为六...(经名)有二本。旧本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新本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亦二...【不寂语】 p0318 集异门论十卷六页云:不寂语者:谓所说语,非诸智者先思而说,率尔而说。是名不寂语。...一、火宅喻,法华经譬喻品中,说三界犹如火宅,佛为了拔济众生,就为众生宣说大小诸乘佛法,以帮助众生逃出火宅; ...(术语)凡入盐之处,皆增咸味,喻人心一旦思念之事,更增思念也。大日经一曰:云何盐心?谓所思念。彼复增加思念。...(术语)谓金刚界也。一界者,对于真言曼陀罗金刚界胎藏界两界之称。...(名数)一、多闻比丘,闻诵经典,虽多而不并行修行者。二、寡浅比丘,读诵经典虽少,而专心修行者。...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而有些人却毫无作用,根本没有善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汉译普贤。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时,你压制这个贪欲的念,到现在又碰上不顺心的人,又来压制嗔...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说有人持午,把胃搞坏了。 宏海法师答: 持午我想如果持得如法...
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法的差别相,憎爱取舍,令心不停...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恒顺他的心...
再接下来第三科是有缘暂宿等法。有因缘,像我们来到寺院里打佛七,都是有因缘住到寺院里边的。 住到寺院里边应该注...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按照当时习俗,为刚满月的儿子行洗儿礼。他感叹自己的身世...
二祖阿难陀尊者《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始祖摩诃迦叶尊者《佛祖统纪》 | 下篇:三祖商那和修尊者《佛祖统纪》 |
(术语)法藏之心经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机往救,自在无关,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释就...
缘阙不生
贪身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二种施八相差别
六种治魔法
仁王经
不寂语
法华七喻
盐心
金刚一界
二种比丘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菩萨为何称名「普贤」

勤转念,证菩提 -- 善于修这颗心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正因为向外贪求,才把本来佛遗失掉
我不是佛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