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一念之心,具三千诸法,是为一念三千。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凡五卷。隋代智顗说,灌顶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系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之注释书。初以五重玄...(名数)七圣也。...离一切虚妄之相。金刚经说: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心不散乱,无所得、无所悟之正身端坐。亦即只管打坐之坐禅。从容录第二则(大四八·二二八下):“寥寥冷坐少林,默...(术语)佛陀证悟之性海,为佛佛自知之法,不可言说,是曰果分不可说。然此不可说之果分,得于因人之机缘略说一分,...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施衣开者,有二义利:一、为济比丘。待形须立,施时不取,后须难得;恐非理乞,损业恼他。二...金属所制之雕刻、器物及石雕、石碑、瓦砖等,其上所刻之铭文或文章称为金石文。印度阿育王时代之石柱、磨崖法敕、山...【娑竭罗】 或娑伽罗,此云碱海。书曰:江汉朝宗于海。庄子曰:溟海者,天池也。淮南子曰:海不让水积,以成其...(术语)建伽蓝,或作戒坛,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境界也。即其作法所限定之地,谓之结界地。...真正无漏的智慧,即佛菩萨的智慧。二乘人虽然也有无漏智,但是他们未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所以不是真正的无漏智。...(喻)清净的本觉,深广如海。...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问: 《弥陀经》一心不乱,《无量寿经》至心信乐,《观经》具备三心,摄取不舍,善导大师金刚深信,请问皆是平时往...弁言 我今天演讲素食的利益一题,有两个因缘:第一、看到贵社素食团,参加人数之多,甚为稀有。欲令已参加素食者,...
很多学佛修行的人,初学佛的时候总是有所求的,或是希望家庭祥和、事业顺利,或是希望身体健康、诸事顺利,或是希望...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子良莠不齐自是意料中事,要求所有的弟子在短时间都能成圣成贤...问: 我们修学净土宗的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需要学习天台宗呢? 道安法师答: 现在一般来说,学天台...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家里比较富有,为人也很仁厚。有一天,一个小偷溜到他家偷东西...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问佛说:生老病死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而又将往何处去?还有眼识...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因地时他有这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接...
显示(二)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一心圆融 | 下篇:百界 |
(术语)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也。...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
七丈夫
离相
冷坐
因分可说
背请戒开施衣时缘义
金石文
娑竭罗
结界
真无漏智
清净觉海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在家净土行人如何做到决定往生
广化法师《素食的利益》

观想的供养能否得到真实的福报
佛陀的四种弟子
学净土宗为什么还需要学天台宗

古人的仁慈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