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梵语吉隶舍,贪欲嗔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烦恼。烦以喧烦为义,恼以逼乱为义。谓喧烦之法,逼乱行者心神,致使真明不得开发,故名烦恼也。教中总说分说,异名异数,科目甚多。名则诸结使盖,数则自二乃至八万四千,同是烦恼润生之力,体无殊别,但教门善巧,乃约增减之数而制立之耳。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乃念珠之一种。又作半装束数珠。全部以纯水晶串成之念珠,称为本装束,或装束念珠,通常用于盛仪之法会;仅有部分为...羯磨疏·诸界结解篇:“言制意者,夫羯磨说戒,正法住持,由僧弘演,方能远被。义须通遵,理无限隔。但以事杂据缘,...(杂语)祖先忌日等为斋供之日。又六斋日也。...【凝血】 p1390 瑜伽五十八卷二十一页云:问:何故悭嫉说名凝血?答:由于虚薄无味利养而现行故。能障可爱乐法故。...【别义四相】 p0688 瑜伽八十一卷十三页云:由四种相,当说别义。一者、分别差别名,二者、分别自体相,三者、...为古代建筑之形式,佛教之塔寺亦采用之。建筑物有上下两重出檐者,称为重檐、双檐。仅有一重者,即称为单檐。 p491...凡四卷(或五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亦名:藏衣戒开缘、藏他衣钵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不犯者,若实知彼人物,相体悉而取举;若在露地风雨漂...(修法)凡真言法以三昧耶戒为始受一尊法乃至阿阇梨必行灌顶之圣式,谓之受法灌顶。...【出世间道七种作意】 p0484 瑜伽三十四卷一页云:如是已辩往世间道。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萨迦耶见已断者有三种胜利】 p1420 瑜伽八十六卷十七页云:如是已断萨迦耶见,有此三种差别之相。当知复有三种胜...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过的障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我发现其实凡事忍耐、心中有佛就能挺过去。 打佛七要能忍,克制想...
淫因者,无量劫来,行淫之事,纳识田中,爱水润生,今受身形,前作淫业,时时恶发;或内心缘行淫之境,而淫心动。正...佛陀入涅槃五百余年之后,在古印度地区有一位国王,修学佛法非常精进,并且还以最好的饮食供养出家众。在他所供养的...
佛讲一切法无相,尤其在《金刚经》中,明确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也讲诸法空相。既然强调...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究竟是异耶,同耶。 若言是异,我等历岁经年,从朝至暮,所...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全体转为烦恼恶业。因兹久经长劫...按: 很多人在命终的时候都想把今生拥有的一切带到后世去享受,于是,帝王将相便用财宝、随从、宫女等等来陪葬,但...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比带业往生还要高一层。 在人天福报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
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一切烦恼 | 下篇:二烦恼 |
梵语 upapadya-vedanīya-karma,巴利语 upapajja-vedanīya-kamma。为三时业之一,四业之一。略称顺生受业、顺次业...
半装束念珠
摄僧作法界制意
斋日
凝血
别义四相
单檐
过去现在因果经
藏他衣物戒开缘
受法灌顶
出世间道七种作意
萨迦耶见已断者有三种胜利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今生忍耐,报尽即生西方

有此三淫,当受三途苦报
真正的富贵

不要老挂起那讨债的面孔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白话译
大安法师:死后如何才能把财富带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