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梵语阿尾儞也,谓闇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异名也。本业经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义章曰:‘于法不了为无明。’又曰:‘言无明者,痴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唯识论曰:‘云何为痴?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名数)一一弹指顷,二一日,三半月,四一月,五一岁,六十岁,七百千万亿岁,八乃至一劫。见甘露味论。...【五种不正取义】 p0272 显扬二十卷六页云:复有五种不正取义。谓补特伽罗不正取,法不正取,变异不正取,损减不正...(术语)佛为万行之所成,故云佛果,能成之万行为因,而所成之万德为果也。隋炀帝文曰:上求佛果。...(术语)三种观法之一。附托四谛等法相于我心向之观念也。...(杂语)只餐人糟粕之钝汉也。唐代骂人之语。碧岩十一则曰:黄檗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噇酒糟汉。同评唱曰:唐时爱骂...非空之空,空而不空,非如小乘偏执之但空,谓之真空;非有之有,有而不有,非如凡夫妄计之实有,谓之妙有。真空而能...指散杂之念诵。为“正念诵”之对称。又作随意念诵、诸杂念诵、加用念诵。于密教修法时,行者不限本尊之一尊,而散杂...即以锅镬煮沸汤,置罪人于其中,以惩其生前罪行之地狱。据观佛三昧海经卷五载,此地狱共有十八镬,每一镬纵广皆四十...唯识宗所立四种佛土之一。指自受用身之所依,即大圆镜智与相应净识所变现之无漏纯净佛土。此土周遍无际,以众宝庄严...缁,黑。僧衣色黑,故称僧侣为缁流或缁徒。缁门者,缁流之门,指佛门而言。缁门警训卷一(大四八·一○四三中):“...(名数)一真如性一体之义。所谓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离言离相,言语道断,心行寂灭,本来净故也。二随想流出相成之...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的众生; 顶级的化妆是完美自己的生命; 顶级的成功是找到生命...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而有些人却毫无作用,根本没有善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乃是...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的妻子产下一名男婴,不但容貌丑陋,身体还散发出浓浓的恶臭。虽然如此,婆罗门夫妇还是对他疼...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时,你压制这个贪欲的念,到现在又碰上不顺心的人,又来压制嗔...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说。佛教传入后,业的思想与此因果报应观念结合...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智者大师在《次第禅门》中说言五欲者,即世间上妙色声香味触等...我们众生向外贪著、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生死业。所以见诸法的差别相,憎爱取舍,令心不停...
释义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循本以折末 | 下篇:本末二种无明 |
(故事)佛祖统纪十慈云传曰:慈云法师导式居天竺日,有贵宦注楞严,求师印可。师烹烈焰谓之曰:合下留心佛法,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