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有总别之二相。如无常无我之相,则通于一切,谓之总相。如地有坚相,水有湿相,谓之别相。
一、就共同说
一、总别二报 有情之果报有二种:若生于人趣,彼此人类,同一受人界之果报者,曰总报。彼此之众生,如六根之好丑,寿命之长短,各自分别者,曰别报。
二、同别二业 众生为同分之业因,随之感同分之果,谓之同业。如人趣总报,乃一切人之共业所感而得者也。众生为殊别之业因,随之感各异之果,谓之别业。如各人苦乐,乃各人之别业所感而得者也。
二、就各个说
一、引满二果 引业所感之果,谓之引果。满业所感之果,谓之满果。
二、引满二业 引发各个总报之业因曰引业,成满各个别业之业因曰满业。
虽辨因果之理,须达总别之道,若但知总而不知别,因果之义亦晦矣。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正念往生、狂乱往生、无记往生、意念往生。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往生;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术语)因明之语,宗支(宗因喻三支之随一)中声为先陈,无常为后说。盖先陈者物之自性,后说者是其差别之义也。...【字相通达】 p0632 显扬三卷一页云:二、字相通达。谓于师子之形诸字相等,有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余...(术语)心性作用之一。浮事物之相于心上,以为起言语之因者。与一切之心相应而起。俱舍论四曰:想,谓于境取差别相...(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书名)解大日经义释者。十卷,大辽天祐帝朝,即宋神宗时,燕京圆福寺沙门觉苑着。...指天亲之净土论。又作往生论。因恐与迦才之净土论名称相混,特称为一论。净土宗所依之经论素称三经一论。 p79...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携手道行戒。除病,或眼闇须扶接者。”(事钞记卷二五·四四·一九)...(行事)正月十七日也。百丈怀海禅师始创禅林之清规,时在住持之职。故特修百丈忌。...又称八部众。即:天(梵 deva)、龙(梵 nāga)、夜叉(梵 yaksa)、阿修罗(梵 asura)、迦楼罗(梵 garuda)、乾...亦名:使尼浣擗毛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迦维罗卫,六群比丘,取羊毛使尼浣染擗之。时姨母尼为染毛故...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
有十种行人,发心修禅不同,多堕在邪僻,不入禅波罗蜜法门,何等为十? 一、为利养故,发心修禅,多属发地狱心。 二...
一、迎师 传法时至,鸣钟三下。诸师及观礼随喜者齐集法堂(或其他预定殿堂)静候。 引礼师两位各持引磬左右对站。接...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方说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别,你看外道他们也是出家,希望...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个深心就不是浅的心,是你深深...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师净土诗八首。曰欣。曰厌。曰信。曰愿。曰行。曰专。曰久。曰...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今天呢,来到一个极具加持力的地方。现在...隐峰和尚是马祖禅师的弟子。有一天,隐峰和尚推车从一条路上经过,看见马祖大师躺在路中间睡觉,于是喊道:老师,请...
唐代高僧三圣继昌禅师是一位有修有证,品行正直的高僧。他以上堂法语富含禅机受到当时禅子的爱戴。前来亲近他的禅子...
总别二相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果报 | 下篇:三时业 |
又作法华六瑞。佛欲说法华经前所示现之六种瑞相。法华经为佛讲说出世本怀之经,故先现六种祥瑞,以为开经之由序缘起...
四种往生
后说
字相通达
想
一髻文殊
演密钞
一论
携手道行戒开缘
百丈忌
天龙八部
使非亲尼浣羊毛戒缘起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有十种行人多堕在邪僻

天台宗传法仪轨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已伸不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