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呼召体者为名,为名所诠之实物为体,世间一切之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于体,体即于名,是谓之名体不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世尊的父亲。...【身业】 身、语、意三业之一。指身所造作之业,可分为善、恶、无记三种。身恶业指杀生、偷盗、邪淫;反之,不杀生...即在大乘菩萨修行阶位之“十地”中,自第八地以后至佛果之间,以无漏心任运相续而不起烦恼之位。又此位之功德于刹那...忉利天的帝王名叫释提桓因,所以叫做释帝,通常称为帝释天。...亦名:发诤戒制意 行宗记释云:“制意中,初叙四诤已灭。乖理即言诤,违法即觅、犯、事三诤。殄即是灭。备德,谓有...指他受用身所居之土。属唯识宗所立佛所居之四土之一。佛于因位之时,依利他之行愿,为因应十地菩萨之大小胜劣,并令...(名数)起信论之四种信心也。【又】法华所说之四信也。...(术语)安心者,谓三心,起行者,谓五种正行等。此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称之为心行具足,又曰显行...全一卷。又称达摩和尚绝观论、入理缘门论、菩提心境相融一含论。本论系阐说心境相融等禅之大要。内容记载弟子之发问...(术语)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涅槃经十一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本名慈照寺。属于日本临济宗。本为幕府足利义政之山庄,于义政殁后改为禅寺。银阁有二层,尚...十小咒...(龙藏本)...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有摩诃比丘僧万二千人,皆净洁一种类,皆阿罗汉...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有善有恶。有人得福,有人受业。有人种德,有人破德。但是,...一、四种因缘果的性质 在佛法来讲,有染因、染缘、染果、净因、净缘、净果,染净相对;恶因、恶缘、恶果、善因、善...
这人呐!在佛法中就怕没有一点染,没有一点信心,那就不好办。我们前生也可能种了善根,今生出家了,出家得有点善根...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东西,或者有一点禅定的功夫,或者从邪师...
净土宗的祖师彻悟祖师,也叫梦中禅师,在前半生之中示现是一位参禅的禅师,而到后期专修净土得大成就。 祖师通达世...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所以私心越来越大,对于他人,视如无物,个人的感觉和利益渐...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于是把称对方是小人,便从心里产生怨恨,甚至总向伺机报复。这,断然不可!细想,他...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诸位大德、在家居士,大家阿弥陀佛。看到佛学院蒸蒸日上,真是非常欢喜。 太虚大师说:佛教的僧...
名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名誉 | 下篇:多 |
【三种念力强因】 p0203 瑜伽九十二卷十七页云:略有三种念力强因。一、由其年少壮。二、由前生串习。三、由现法数...
净饭王
身业
永不现行位
释帝
发四诤戒制意
他受用土
四信
安心起行
绝观论
业障
银阁寺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因为吃亏,才带来无穷无尽的福报
惟贤长老《三皈五戒是善因善缘善果之路》

这放不下,那丢不开,哪会相应啊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会到来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小人也可以转换成贵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