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Indraśailaguhā,又作因陀尼罗势罗窭诃,山名。法华文句一上曰:“因陀罗世罗求诃,此云蛇神山,灵鹫山五精舍之一也。”西域记九曰:“因陀罗势罗窭诃山,唐言帝释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之正知见也。梵网经上曰: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术语)爱者贪爱、亲爱。欲者贪欲、乐欲。深爱妻子等之情也。无量寿经下曰:爱欲荣华,不可常保。...巴利名 Sutta-vibhavga。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又作经分律。主要内容为戒之条文、说明成立之因缘、条文字句之解释...(名数)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日本法华宗(阵门流)大本山。位于新潟县三条市。山号长久山。为日印开创于永仁五年(1297),时称青莲华寺。后日印...(名数)一自性行。诸菩萨本性以来贤良质直,顺父母之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之亲疏尊卑,恭敬承事不失,具...(物名)龙斗而生之香也。华严经入法界品曰:人中有香名大象藏,因龙斗生。若烧一丸,兴大光网云,覆甘露味,周七日...【无表思】 唯论宗之说。受戒之时,以第六识思心所隆盛之势力,于第八识熏其种子,此思心所之种子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谓恶魔之军兵。以军譬喻魔众之势力,故称魔军。魔,乃梵语 māra(魔罗)之略称,又作恶魔,意译为杀者、障碍。佛陀...就世之相续迁变言之,即所谓劫。劫者梵语劫簸之略,不能以通常之年月日时计算之极长时节也。又译称大时,劫有小中大...云何谓已见谛者?所有学慧慧根。及信胜解。见至身证。于四圣谛。已现观。而现观为断余烦恼故。诸根转。是名已知根。...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龙藏本)...●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若人听闻正法,就能够从烦恼系缚中得到解脱自在。《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听闻过一段故事: 在德叉...
祖师讲: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你们自己该知道用功,不管吃饭、吃菜、吃稀饭、饮开水,...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染,故有分别。心不知心,亦不见...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可忍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来说我们已经开始所谓的脸红耳赤了,...久远前,有一屠儿欲发心供养一修行人,但见此人有许多过失,于是只供给斋饭。日后又遇一初入道的新学沙门,具足威仪...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即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即能缚心。心何以能转业?心与道合,...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肝里边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
因陀罗世罗求诃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因陀罗势罗窭诃 | 下篇:因陀罗尼罗目多 |
【四护】 p0399 瑜伽十四卷十页云:又有四护,能令已入佛圣教者,爱乐圣教,一者命护,二者力护,三者心烦恼护,四...
佛见
爱欲
经分别
九品
本成寺
四种性行
大象藏
无表思
魔军
劫
已知根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听闻正法解诸缚着

参禅打坐应以什么样的精神来用功
不入心的「修行」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忍无可忍需再忍
如是善缘

心能与佛合,则娑婆转为极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