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行脚僧身负之包裹也。陆游诗曰:“打包僧趁寺楼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流派)古传之三论宗也。自龟玆国之沙车王子传于鸠摩罗什。姚秦时,什来支那。道生,昙济,道朗等传承之。...(名数)三心具足之回向心也。观无量寿经曰: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僧伽施,梵名 Sājkā?ya, Sajkā?ya,巴利名 Sajkassa。系位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之古国。又作僧伽尸沙国、僧迦施国、...【差别遍计执】 p0929 世亲释四卷十六页云:差别遍计执故者:如卽于彼眼等自性,遍计执为常无常等、无量差别。...(公案)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托钵至法堂。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云: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什么...(术语)离一切迷妄之觉悟自性也。圆觉经曰: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法界次第云:五根,谓修行之人,修四念处,观虽善萌微发,根犹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坏。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界名)九山八海中之第八海也,以须弥山为中心,有七海七山,故云七内海七宝山。第七宝山之外,为第八外海,阎浮提...【不堪忍行】 p0325 集异门论七卷七页云:云何不堪忍行?答:谓不堪忍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又不堪忍他人所发...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善生经》的缘起是有一天早上,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看到一个长者子沐浴之后向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礼拜。长者是指那些很...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
作者简介:李丰,细胞病理权威、台大医院主治医师、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副教授。1999年退休。她在30年成功抗癌...社会是人与人共同生活的环境里,因彼此关系集合而成的组织,举凡家庭、学校和公司都算是小型的社会,而个人则是组成...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想象。我们凡夫追求快乐是直觉式...憨山大师说:一般的人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甚至不能往生,往生没有瑞相,原因在哪里?因为:我们平常的时候,念佛...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
打包
【佛学大辞典】
上篇:功德游 | 下篇:打成一片 |
随侍帝释天之乐神。尝至王舍城东林村北鞞陀提山之因陀罗室,为佛陀弹奏琉璃琴,赞颂佛德。[中阿含经卷三十三] ...
二如
三十七道品
古三论
三种回向
僧伽施国
差别遍计执
德山托钵
觉性
五根
第八外海
不堪忍行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善生经》的启发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台湾医生30年淋巴癌自救成功:纯素和运动
圣严法师《人人都有社会地位》

佛教的治心法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念佛为什么得不到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