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净土论有“菩萨如是修五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等语,昙鸾于论注释之曰:“然核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他利之与利他,谈有左右。若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众生而言,宜言他利。”盖不言自利他利,而言自利利他者,他利以众生得利益为主题,施利者之力难显,言利他,则表利众生之意,而显与力者。佛建大愿,自成佛而利益众生者,不可不谓为自利利他之意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外门】 p0492 杂集论三卷十三页云:云何外门?几是外门,为何义故,观外门耶?谓欲界所系法是外门义。除依佛教所...亦名:平钵受食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请僧。六群溢钵受食,捐弃羹饭。居士讥言,无惭无厌,...(人名)Daṇḍaka,译曰治罚。王名。二十唯识述记下曰:弹宅迦者,真谛云檀陀柯,此云治罚,治罚罪人处也。今罚罪...又作笔受。即于译场听受译主之言,而以汉文笔录下来。因传来我国之佛经皆为梵文,须经翻译,国人始能知之,然通达汉...梵语 mrtyu-māra,巴利语 maccu-māra。为四魔之一。断人生命而致死殁者,称为死魔。与俗称之“死神”同义。据大智...(菩萨)华严经五十三善知识之第二十六。...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亦名:畜生难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畜生者,世俗同知,皆耻声相,目见是人而问畜者,诚可怪也。当从容转语,不...【未曾有法】 p0489 瑜伽八十一卷十二页云:未曾有法者:谓诸如来、若诸声闻,若在家者,说希奇法。如诸经中,因希...全一卷。清代石成金(字天基,号惺斋)撰,其子峷年、嵩年校刻。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系石成金所著传家宝四集中之...(异类)位于胎藏界外金刚院之南方,是增长天之眷属也。...十小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我的一位亲戚...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应当来做这件事呢? 答:故律中,佛言:汝曹不相看视,谁当应...
第一个,爱重。 这是对六度的功德特别的爱乐珍重。这个是偏重在自利。我希望离苦得乐,谁能帮助我呢?就是六度能够...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凡是会变化的东西都是属于虚妄的。你看...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特地以金缕织成衣服,供养世尊。世尊开示大爱道说:拿去布施给僧众吧!...让我们从无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吧!从无明之中解脱出来,其实就是从此生之苦及未来生死轮回之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 大安法师答: 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的角...
他利利他深义
【佛学大辞典】
上篇:他世 | 下篇:他受用土 |
又作浅腊、下腊。与“上腊”对称。指僧尼出家受戒后,其年数较少而居下位者。(参阅“法腊”3431) p713...
外门
溢钵受食戒缘起
弹宅迦
笔受
死魔
鞞瑟氏罗居士
依止
问畜生难
未曾有法
禅宗直指
药叉持明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念佛之人当孝敬双亲,不可偏执速死求往生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修六度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