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又云四惑。于第七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即无明,愚于我之相而迷无我之理也。二我见,即我执,于非我之法妄计为我也。三我慢,即倨傲,持所执之我,令心高举也。四我爱,即我贪,于所执之我深生耽着也。见成唯识论四。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应现、应化利生。佛、菩萨应众生之利益而变现与众生同类之形像,称为应化。据大智度论卷九十四载,应化,谓诸菩...属大乘戒。即:(一)自性戒,可分为四:(1)从他正受,(2)善净意乐(不从师授),(3)犯已还净,(4)深敬专念无有违犯。...修行不专一,夹杂其他的法门。往生礼赞说: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亦名:白非时入聚落法、非时入聚落白法 子题:白法 随机羯磨·杂法住持篇:“白非时入聚落法。佛言,若入聚落,当嘱...【慧解脱】 p1319 显扬三卷十页云:六、慧解脱。谓已得诸漏无余尽灭;未得八解脱身证具足住。 二解 集异门论三卷四...佛之法门、佛教之门。又作释门、法门、缁门、玄门、真门、道门、空门、谛门、祖门、宗门。依三论玄义,知菩萨之造论...(故事)增一阿含经二十八曰:波斯匿王,闻优填王雕像,乃以紫磨黄金造佛像,亦高五尺,时阎浮提内始有二像。根本说...三惑者,见思、尘沙、无明也。无明翳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用空观破见思,用假观破尘沙,用中观破无...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罗汉)十六罗汉之一。出于三藏法数四十五。...一见烦恼 二爱烦恼 次名色阴入界。及我等十六。而辨见爱者。若迷此假实二法。则倒想纷然。故三界流转无际。皆是烦...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印光大师校印本)...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佛教宗旨,单以一心为宗。原其此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了无纤尘,清净无物。此中本无迷悟生死,圣凡不立,生佛同...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并寄来,祈光为阁下寄各种书,已令寄矣。阁下一向有信心,而...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是从外边求的。我们要做好事,存好的心,才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慢...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对我们的父母、祖先要孝顺,也要把这一念的孝顺推广到其他的...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修行,你要永远记住这八个字:内魔不生,外魔不起。 你在打佛...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过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人身如同天时,四季亦历历分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的...
四烦恼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达 | 下篇:四义平等 |
三衣中安陀会之异名。安陀会为五条衣,乃袈裟中之最下者,惟独居院内或行道时着用,入聚随众时不得穿着,故称为院内...
应化
九种相戒
杂修
非时入聚落嘱授法
慧解脱
佛门
铸像之始
破三惑
法身
阿氏多尊者
见爱二烦恼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什么是禅,参禅又是什么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本焕长老行愿无尽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