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以譬生老病死之四相。谓生老病死,逃避无所,如四山合来也。涅槃经二十七曰:“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四大山者,即生老病死也。”止观一曰:“四山合来无逃避处。”【又】别译阿含经四以四山喻老病死衰之四相,一老山。谓人老迈,则形色枯悴,精神昏昧,老山能坏一切壮年之盛色也。二病山,谓人之四大不调。病山能坏一切之强健也。三死山,谓人之身尽命终。死山能坏一切之寿命也。四衰耗山,谓人之富贵荣华衰耗。衰耗山能坏一切之荣华富贵也。【又】增一阿含经四意断品以四山譬老病死及无常。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妙观察智十因分别】 p0701 佛地经论五卷十五页云:依十种因,应知分别妙观察智。十种因者:一、建立因,二、...(术语)Brahmakṣetra,梵者清净之义,刹者刹摩或掣多罗之略,土田之义。如言佛土佛国,转为伽蓝之美称。翻译名义...(术语)十地中第二地也。第二地三聚戒具足,故名。...又作尽苦边、尽苦边际。乃“涅槃”之同义语。即谓戒、定、慧、解脱行等诸梵行皆圆满而得灭尽诸苦。息诤因缘经(大一...【持息念异名】 p0850 大毗婆沙论二十六卷十八页云:又彼经说:佛告苾刍,若有问言:云何圣住?云何天住,云何...子题:增上、慢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比丘慢心,自谓得道,后勤精进,证增上果。生疑白佛,便言增上慢人为不犯...梵语 duhkhe''''nvaya-jāna-ksāntih。八忍之一。即观三界之四谛,所发十六心之一。缘观色界、无色界之苦谛,得苦...乃谓十一种苦行之方式。即:(一)阿练若(无诤声,适修行之闲处),(二)乞食,(三)一处坐,(四)一时食,(五)正中食,...禅林厕所之通称。“雪隐”一语来源,有诸种说法:或以唐代“雪隐”之音与“西净”相近;或谓宋代名僧雪窦尝隐居灵隐...修行人准备进入修道之正位时,须加一段之力而修行,叫做加行。...(名数)小乘俱舍之见思二惑总数也。...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古时候,波罗奈河里有三条鱼,名叫大思、小思和中思。它们沿着河从森林游到有人烟的地方...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专家研究,算计者百...问: 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样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大安法师答: 我们讲念佛法...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于人生老病死的痛苦,为寻求一种离苦解脱之道...问: 请开示:作为佛教徒、学佛者,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金融、经济危机的时代,目前全...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要注意── 他说:十习因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但是站...
再介绍另一位潘谢映梅老太太,本来末学不认识她,是除夕前一天傍晚,打开诊察室的门准备下班时,看见一位年轻人,告...
四山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四土 | 下篇:四不生 |
巴利名 Vajjiputta。又称跋耆子。为佛陀入灭百年后之跋耆族比丘。主张“十事”合法,引起教团之论争,导致第二次结...
妙观察智十因分别
梵刹
具戒地
尽苦
持息念异名
增上慢
苦类智忍
十一苦法
雪隐
加行
九十八使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三条鱼的寓言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推荐】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感应道交
如何面对疾病
佛教徒应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钱财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