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修止有三:一系缘守境止,系心于鼻端脐间等处使心不散也。如猿之着锁。二制心止,随心之所起便制之使不驰散也。三体真止,若随人心之所念,知一切法悉由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则心不取诸法,心既不取诸法,则妄念自止。是体真而止息妄念,故曰体真止。见小止观。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类坚住相续而转】 p0016 世亲释四卷六页云:一类坚住相续转者:由相似故,名为一类。多时住故,说名坚住。...因明用语。印度新因明论商师羯罗主以八项义门来总摄因明之正理。即: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现量、比量、似现...指图绘理趣经各段法门之曼荼罗。又作理趣释曼荼罗。即基于理趣释而成之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再加上说会,而为十八会...(术语)法爱有二种:一为相似之法爱,又名似道法爱,又名顺道法爱,住前之法爱也。二为真道法爱,住上之法爱也。决...又作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愔等往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三恶寻自性】 p0198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三页云:问:此三恶寻,以何为自性?答:欲寻,以欲界五部六识身俱贪相应...sidi 1、苦谛。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苦恼。有三苦、八苦的不同。三苦,一为苦苦,指正在受...【十一地】 p0104 入阿毗达磨论下二页云:地有十一。谓欲界,未至,静虑中间,四静虑,四无色,为十一地。欲界,有...我执与法执之并称。又作人法二执、生法二执。略作二执。小乘说一切有部等主张法体实有,故仅揭出“我执”之说;大乘...劣三修之一。谓声闻之人不知诸法中自有涅槃寂灭之乐,但观诸法悉为苦,称为非乐修。其他劣二修为无常修、无我修。(...亦名:不藏物塔中戒开缘、塔中藏物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藏物塔中戒。除病,为坚牢故藏,余难缘如上。”...八大人觉经...金光明最胜王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真的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这不是荒诞的谬论...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佛外): 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净业...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情的有情识的,他这个情一动就会入胎,这是投胎的这个情况。 ...
我们虽然一品烦恼都没有断,但只要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具有像佛一样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具有像佛一样的紫磨真...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 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后,要把家庭搞好,令大家和睦,...首先地藏菩萨说不可做的事,我们坚决不做。菩萨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观众生业缘品》中说,造五种恶业者,堕无间...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拒并排斥老师的要求与言教。 一日,院长星云法师将她找来,问...
修止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止 | 下篇:止行二善 |
(一)指数人列坐,坐于右首者。 (二)为“座头屏风”之略称。又作隔板。高约一公尺之小屏风,系为门口左右之座首而设...
一类坚住相续而转
因明八门
理趣经曼荼罗
顺道法爱
摄摩腾
三恶寻自性
四谛(catur-satyas)
十一地
我法二执
非乐修
藏财物佛塔中戒开缘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心术不正的人,寿命是一定被消减的

净土行人要通达净土的教理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推荐】业障重到一定程度,念不出来佛号
女子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