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胎藏界苏悉地院之一尊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四证净】 p0424 瑜伽十四卷九页云:复有四种证预流支,能令行者于佛圣教及善趣中毕竟不动。谓于大师所,真觉所生...(名数)世合五十三佛与三十五佛,称为八十八佛。五十三佛出于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三十五佛出于大宝积经九十八卷优...(菩萨)Nīlavajra,译曰青金刚。陀罗尼集经四曰:尼罗婆陀罗,唐云青金刚也。...日本佛教制度。德川(1603~1867)初期为加强全国佛教寺院与僧尼之控制,将镰仓末期仅属法系之本末关系,进而于法令...(人名)菩萨名,释无著之摄大乘论于唯识之法门成立别义。【又】(术语)性者体也,一切诸法无实体,谓之无性。法华...【无计谓有见】 p1070 大毗婆沙论九卷六页云:若无有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此非见;是邪智。问:此若...【诸根无缺】 p1347 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名为诸根无缺?谓如有一,性不愚钝,亦不顽騃,又不喑痖,乃至广说支...(术语)十种得戒缘之一。谓边国以僧侣少,不能从正式行三师七证之十人受,故减人数,以四僧众与一羯磨师,作法授戒...【苦俱行法】 p0843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苦俱行法云何?谓若法、苦受相应。...(人名)宋延庆寺尚贤,赐号广智。依四明尊者法智学教观。悟性宗之旨。仁宗天圣六年,继法智主延庆寺。道化大行。雪...【思量能变识】 唯识宗所立‘三能变识’之一 。唯识家以为‘识’能转变生起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来上课学习,或者到念佛堂去念佛修行,慢慢这个心要把它变得单...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为地球之子的人类,对于母亲的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可是...妙叶禅师《宝王三味念佛直指》云:详夫一心平等,体性无亏。虽缠绵于业识之中,靡不有出尘之志。方欲究道,魔境先彰...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应该此时呢看到我身后的这块著名的石头,也是来普陀山的必到之处,就是磐陀石。 磐陀石安坐在...
人处在这个世间,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么顺利?遭受一点苦难,做事困难重重,不要去拒绝。这就是处世不求无难。你干...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第一、一直念佛到后来,会感到昏沉、想睡觉,提不起佛号;...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而且也成功了,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
不空金刚菩萨
【佛学大辞典】
上篇:形像 | 下篇: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
虚幻的身体,亦即人身无实的意思。...
四证净
八十八佛
尼罗婆陀罗
本末制度
无性
无计谓有见
诸根无缺
边五得
苦俱行法
广智
思量能变识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印光大师:念佛人十大碍行

普陀山的「磐陀石」表何法

【推荐】佛法告诉我们,要这样去对待逆境与业力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