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译作弃尸人墓。梵Śmaśāna(Aśmaśāyana),又云尸陀Śitavat林。见法显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子题:粗语戒女境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案)触戒女境有四:谓觉、睡、新死、及少分坏。 粗语戒女境 唯二:谓有...(术语)三论玄义所明外道四执之一。...云何智者于界善巧?佛言。智者于十八界。如实知见。是界善巧。谓如实知见。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术语)一切差别之事相,悉为权法,以常住不变之真理为实法。诸法二字显权法,实相二字示实法。是十双权实之第一双...凡二卷。撰者不详。于日本享保三年(1718)印行。即集录各宗传承之次第。计收小乘二十部、十诵毗昙萨婆多宗、四分律...亦名:往讣法 行事钞·讣请设则篇:“往讣法。四分云,若欲受请,应往众僧常小食、大食处住。若檀越白时到者,上座...蒙语“召”字,意即寺。位于绥远包头东北约五十公里之五当沟中。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面积两万多平方公尺...亦名:葬亡比丘法、葬法 子题:中国四葬、水葬、火葬、土葬、林葬、律中多明火林二葬、五众得起塔、阇维、四人应起...(术语)表色之异名。受戒时,发表于身口之作业,谓之作戒,其时领纳于身内之业体谓之无作戒。俱舍论名表色无表色,...谓二十种法之譬喻。即:(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父,(三)檀为乳母,(四)尸罗为养母,(五)忍为庄严具,(六)勤为养育...【于下乘般涅槃障】 p0750 成唯识论九卷二十页云:五、于下乘般涅槃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然世之所谓修净土者。不可以不信也。净土乃西方极乐世界。...无量义经...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是《般若》义。《佛...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请问我能因此修观想念佛吗? 大安法师答: 这是你打妄想,也谈...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我和前夫是大学同学,孩子也十二岁了,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我现在非常痛苦,但...
真如法性,生佛体同。迷悟攸分,凡圣迥别。欲复本有之心性,须断幻妄之惑业。欲断惑业,非严持净戒,力修定慧不可。...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为什么他念佛会没有效呢?因为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根本没有把...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
1.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证入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所谓一就是无心,这时便无心可乱了。...
尸摩赊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尸弃毗 | 下篇:尸罗 |
【修惑】 此为修道所断惑的略称,与‘见惑’对称。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断之惑。即于修道时所断贪等迷事之烦恼。《...
触女人戒女境
无因有果
智者于界善巧
事理权实
诸嗣宗脉记
受请往讣法
五当召
亡比丘葬法
作戒
二十种喻法
于下乘般涅槃障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龙舒增广净土文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因为经常吵架就离婚了,女儿也不和我亲

笃修净业临终预知,念佛往生之贞女典范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念佛所见之境,不可欢喜怖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