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净土宗以死者之父母妻子等亲近缘者,代死者受五重相传,使死者为佛祖历代血脉相承之人,于法名加誉号,期以此功德,使死者增进佛道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有对无对】 p0546 俱舍论二卷一页云:唯色蕴摄十界有对。对、是碍义。此复三种。障碍,境界,所缘,异故。障...【依躭嗜喜】 p0768 显扬五卷十页云:依躭嗜喜云何?谓于眼所识色,可喜、可乐、可意、可爱,能引起欲,深可染...【于食知量】 p0746 瑜伽二十一卷七页云:云何于食知量?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术语)苦之业因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深着苦因,不能暂舍。成实论六曰:衣食等物皆是苦因。...(术语)谓午中以后不食也。所谓不过中食戒是。释氏要览上曰: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佛教称为身根,或单称身。乃五根之一,六根之一,十二处之一,十八界之一。即身识之所依。梵语 kāya,音译迦耶,为...(术语)名为直诠诸法之自体者,故曰名诠自性。句为诠其自性上义理之差别者,故曰句诠差别。唯识论二曰:名诠自性,...(杂语)钟声梵呗也。表制集曰:时中礼忏钟梵递亏。性灵集八曰:钟梵断而亦续。...(术语)假与实也。顺正理论三十二曰:然许极微略有二种:一实二假。其相云何?实谓极成色等自相,于和集位现量所得...梵名 Utkara,巴利名 Ukkala, Ukkalāta。又作郁迦罗。据律藏大品所载,此即提谓(巴 Tapussa)、婆梨迦(巴 Bhall...【断遍知】 p1416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二页云:云何断遍知?答:诸贪永断,瞋痴永断,一切烦恼永断,是谓断遍知。问...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佛说疗痔病经...(印光大师校印本)...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修得很好。 有一次他到外面办事,很晚了,就到朋友家里借住一...佛陀在世时,有一次在河的对岸讲法。有许多比丘想渡河去聆听,但是,河边只有一条船。船主告诉比丘们:「我的船已经...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的启动点这一念是怎么样呢?必须...
大磬一响,苦空无常,思惟人生,积极向上。 大家来参加念佛,通过一点一点学习《观无量寿经》,就明白韦提希夫人为...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一个古镇,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已渐消亡,到现在已没...【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有千斤重担一样。有哪些事情放不下呢?有的放不下家务,放不下...
生活在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方,这样的人身是无价的珍宝,超过世间的一切珍宝。为什么?摩尼宝怎么得到?摩尼宝其实它...
赠五重
【佛学大辞典】
上篇:瓣香 | 下篇:赠别夜 |
禅林用语。指真如、佛性等。原指护身之符,将符带在身上以图安全,因挂于胁之下,故称为肘后符。又作肘后印、肘后悬...
有对无对
依躭嗜喜
于食知量
苦因
中后不食
身体
句诠差别
钟梵
假实
乌卡拉
断遍知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善太郎的故事
渡河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想让佛菩萨加持,自己也要积极努力

明心法师的出家学佛心路
大安法师:一定要天天作净土得生想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