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一卷,西晋法炬译。罗云为人所打,佛广说忍辱之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妄语】 妄语为十恶业之一,又作故妄语、虚妄语、虚诳语、妄舌、虚伪等,指以欺人为目的而作的虚妄语。不妄语与...指极乐世界。阿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凝然常住之意。又称本性常、自性常。佛三身中,自性身之常住即为凝然常。亦即自性常住之真如法性。法相宗以真如法身...(杂语)顿悟入道要门下曰:心是法身,谓能生万法,故号法界之身。...(术语)弘大之誓约与志愿也。如上所解正信偈曰:闻信如来弘誓愿,佛言广大胜解者。...修行之要,最重发心,发心方有趣向,趣向方达道果。发何等心,修何等行,至何道果也。小乘之人发心者,发趣向道果之...(术语)唯识论之语。八识为自种子现行者,对于种子,则是果也。其为果之八识,于现行时,必自识之自体分,变现见相...(术语)旧云一种子。言不还向中一种之圣者,虽断欲界修惑八九品然犹有一品或二品之余残,更可受欲界之生者。俱舍论...子题:惊备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作无利非法羯磨,欲知故听。”(含注戒本卷中·三○·一) 戒本疏·...【身受与心受差别】 p067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一页云:问: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答:若受、在五识...1、指破戒五过,即害自身、为智者所呵、恶名流布、临终后悔、死堕恶道。 2、指依语五过,即不正信、退勇猛、诳...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大方广佛华严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
因其实惭惧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恶业,已经造了,临命终时这个下三恶道的业报已经现前了,那么这种人容易往生。为什么...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真地想进就进,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不...
唯心识观是先远离对外境的执取,远离遍计执。我们讲遍计本空,思诸法如梦。其实外境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自己内心...一所寺院的监院师父,参加法眼禅师的法会,法眼禅师问: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 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怎么样?使令他改变,而这个时候你的善巧就很重要。诸位要记...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了。海州回答说。 合眼就忘了吗?!大师震威一喝,说: 这样念...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三义。 1、能藏:谓此识能含藏染、净、善、恶、无记...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严重病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烦恼重的时候会哭泣,正...
罗云忍辱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杂犍度 | 下篇:罗皂衣 |
全一卷。清代丁谦撰。东晋高僧法显曾撰佛国记一卷,详述其西游求法之见闻;即自长安出发,历经鄯善、于阗、葱岭等地...
不妄语
十万亿佛土
凝然常
心是法身
弘誓愿
发心
果能变
一间
屏听四诤戒开缘
身受与心受差别
五过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净土
圣严法师:识人识己识进退

外境没有好坏,好坏是心安立出来的
真正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