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Mahācina,印度人,呼汉地曰摩诃至那。摩诃译曰大,尊称也,至那或书真丹,震旦等,正为汉地之称。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与未受具者宿过限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成犯:一、是未受具人男女。昔云男犯非女犯,以制随宿罪...(一)乃指食轮与法轮。食轮谓斋食,法轮谓说法。大会必有说法,说法即转法轮,又必行斋食,称为食轮。此二者必相属而...(书名)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箧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诃迦旃延佛...(譬喻)以譬不可动,又譬无容嘴之处。碧岩三十八则曰:祖师心印,状似铁牛之机。同着语曰:千人万人撼不动。五灯会...【三牟尼业】 p0187 杂集论八卷六页云:三牟尼业者:谓学无学所有无漏身语意业。唯诸牟尼有此业故。...(术语)六尘之境,色声香味触法也。以是为心之所缘而污心性故也。圆觉经曰: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术语)唐善导科分观经之序分与他师异意,以如是我闻之一句(通常六成就中信成就闻成就之二)为证信序,一时佛至而...(杂语)冥界与显界也。冥界者死后之世界,显界者娑婆世界也。...(术语)又明念佛行者助道之人法曰:此有三:一须善明师内外之律,恭敬承事能开除妨障之人。如大论云:雨堕不住山顶...凡二卷。又作太子本起瑞应经、瑞应本起经、瑞应经。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木经为佛传中早期成立者,其内容...(一)指涅槃。佛教大小乘对涅槃之观点各异,小乘佛教认为涅槃表示灰身灭智或灭尽烦恼之状态;大乘佛教则具有积极性之...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千经万论共同阐明的根本大法,是...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木钻子,然后有一块很大的石头,...问: 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谓当下大彻大悟,是悟了什么呢? 中台禅寺答...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美丽的人也有些地方缺憾,若是十全十美就变成了天仙仙女了。心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再...
礼拜《梁皇宝忏》是佛门中修忏悔的主要法门之一,流传千载,经久不衰,感应无数。起因梁武帝梦见蟒蛇,为妃子生前嗔...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
摩诃至那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摩诃尼罗 | 下篇:摩诃夜泥 |
即想见与正受见。(一)修观察行,尚存觉知之所见,称之想见,亦称思惟见。(二)以犹有觉知故,虽见净境,多不明了。灭...
共未受具人宿过限戒犯缘
二轮
昆勒
铁牛
三牟尼业
尘缘
观经化前序
冥显两界
助道人法
太子瑞应本起经
永生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为妇换鼻

《梁皇宝忏》十卷都说了些什么
怎样忆佛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