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阿弥陀佛也。具广大集会之德,故有此名。十方众生往生集于极乐,其法会盛大,全为弥陀之德故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忏悔垢行,发心趋道,固为要道,然尤须观照诸行。...日本净土宗对念佛行者之赞誉。为五种嘉誉之一。日本净土宗开祖源空根据观无量寿经称念佛人为人中之分陀利华,以分陀...(经名)有人名鹦鹉摩牢兜罗。佛尝于此家乞食,为说法,谓之佛说鹦鹉经。一卷,宋求那跋陀罗译。...本尊者,本有而于出世间为最胜最尊者。大日经本尊三昧品,以本尊之字、印、形三者,各立为二。(一)字之二种:(1)观...亦名:亡人物瞻病赏劳七众得否、亡僧物瞻病赏劳七众得否、亡五众物瞻病赏劳七众得否、瞻病赏劳七众得否 行事钞·二...行脚僧或旅行者收藏衣具、书籍而负于肩以便携行之箱。其箱附有足,可立于地,多以竹编成。 p4274...(地名)天竺山名。华言双迹。此山之峰。有二陇道似车迹。故名。见翻译名义集。...【七种精进清净相】 p0063 瑜伽七十八卷十一页云:若诸菩萨,通达精进平等之性,不由勇猛勤精进故;自举陵他。...【贪之异名】 p0978 瑜伽八十六卷三页云:贪异名者:亦名为喜,亦名为贪,亦名为顾,亦名为藏,亦名为护,亦名为着...二种供养之一。以香华、珍宝等世间之财宝,供养诸佛菩萨。或以饮食、衣服、医药等物施惠他人。[集异门足论卷二] ...【摄末归本识】 唯识宗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立此五重唯识观,摄末归本识为第三种观法。相分是识所取之境,见分是了...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乘】 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槃的彼岸。乘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问: 修净土法门的行人,必须具备有信愿,念佛才能往生,若无信愿,纵然念至铜墙铁壁、风雨不透,也不能往生,那么...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打得念头死,建立阿弥陀佛!一方面听自...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有则寓言故事说,有位穷困的老僧,自知无福,希望透过培福让来生得到好果报。 可是他没有物品可以布施,于是就把衣...
斋僧供佛、烧香献花、悬幡建塔、念佛礼忏,种种三宝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愿生西方亦可。 或为世间种种利益方便善事...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举几种实际的行持。凡诵经,无论读诵何种大乘经典;持咒,像《...
《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段就是说鬼神能使你堕恶道,因为在你做不了主的时候,鬼神使你变恶,不必等到死后。我们现在...
广大会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种广大智 | 下篇:广六度行 |
【袈裟】 具云迦罗沙曳,此云不正色,从色得名。章服仪云:袈裟之目,因于衣色,如经中坏色衣也。会正云:准此...
观照
上上人
鹦鹉经
二种本尊
亡物瞻病赏劳七众得否
笈
逾健达罗
七种精进清净相
贪之异名
财供养
摄末归本识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佛学常见辞汇(十画)
大安法师:畜生也能具备信愿吗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圣严法师《把福报吃完了》

一切善缘皆回向愿生西方

把所有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