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梵名Padmapāṇi,观自在之异名也。大日经一曰:“又现执金刚普贤莲华手菩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杂语)译曰力。梵语杂名曰:力,末丽曩,又么攞。梵Balana。...【无断法聚】 p1062 瑜伽一百卷十作页云:无断法聚者:谓无漏法。...【心差别智】 p0351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谓诸他心,由有贪等差别而转;名心差别。若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即各宗教法之枢要。法华经玄义卷一上(大三三·六八三上)“宗者,要也,所谓佛自行因果以为宗也。云何为要?无量众...(人名)Gavāṁpati,又作伽梵波提,憍梵波提。译曰牛主。罗汉名。不思议境界经上曰:伽傍簸帝,隋云牛主,旧名憍...【五现见三摩钵底】 p0283 瑜伽十二卷十九页云:复次云何五现见三摩钵底?谓诸苾刍、卽于此身等,广说如经。已见谛...因明用语。就一名相而言,其所指事物之全体,或联系多种名相而总说之,称为全分;指一名相之部分,或指多种名相中之...梵语 nāman。音译那摩。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通常指名称而言,然在佛学上之解释...【所受失坏】 p0740 瑜伽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名为所受失坏?谓如有一,都无羞耻,不顾沙门;毁犯净戒,习诸...(一)印度之古称。又作天笃、天督、天毒、身毒。后汉书西域传载:“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安住相】 p0625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页云:云何安住相?谓四识住。卽识随色住等,如经广说。此所思惟,名安住相...《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前后围遶。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二〇一八年三月四日十二时整,在东林寺净土苑助念堂正念生西...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 、真如、佛性,尽是贴体衣服,亦名烦恼。...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作用。爱语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而且还有...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现,缺一不可。这三种力量都跟智慧有关...有一个故事,是报上看来的。 一个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人贩子叔叔,...
如果我们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临命终时,这句佛号你能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很难啦,你念没有几...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都叫做有情。关于有情的层次,有四点看法: 娑婆因有情渐成...
莲华手菩萨
【佛学大辞典】
上篇:莲华三昧经 | 下篇:莲华军荼利 |
(名数)一专修,二杂修,唐善导于观经疏,就往生之行,分别正行杂行,更于礼赞,举此二修以料简其得失。即专修为专...
末丽囊
无断法聚
心差别智
宗要
伽傍簸帝
五现见三摩钵底
全分一分
名
所受失坏
天竺
安住相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常说爱语摄众生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善良是你生命的守护神

对名号不了解,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吗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