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Ssṁskāra,译曰行。五阴之一。见胜鬘经宝窟中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书名)五摄论之一。无著所造之摄大乘论也,有三译,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陈真谛译三卷,皆名摄大乘论,唐玄奘译三...(人名)Pūrṇamaitrāyaṇi-putra,富楼那尊者之母曰邠耨文陀尼。富楼那曰邠耨文陀弗,或邠耨文陀尼子。弗者,子...梵语 agaru, aguru, kālāguru, krsnāgaru,巴利语 agalu。音译阿伽嚧、阿伽楼、阿竭流、恶揭噜。意译不动。为沉...(一)谓立于地。祖堂集卷五云岩昙晟章:“洞山来,不审立地,师曰:‘那边还有这个摩?’” (二)立刻、马上之意。通...【独觉道】 p1383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七页云:云何独觉道?谓由三相,应正了知。谓有一类,安住独觉种姓,经于百劫,...【类无别真如】 p1446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五、类无别真如。谓此真如、类无差别。非如眼等,类有异故。...指诫、劝二门。佛教教义不出诫、劝二门,诸恶莫作,称为诫门;诸善奉行,称为劝门。百论疏卷上之中(大四二·二四八...【闻思修三慧】 p1264 大毗婆沙论九十五卷四页云:闻所成慧者:谓于文义,如理决择。思所成慧者:谓不净观、持息念...亦名:初不定戒缘起、覆处不定戒缘起 含注戒本·二不定法:“佛在舍卫国,迦留陀夷先俗友妇斋优婆私,形并端正,各...【鼻】 p1279 瑜伽一卷八页云:鼻、谓四大种所造,鼻识所依,净色。无见有对。此出其体。又三卷十五页云:数由此故...云何中不寂静苦?谓生色界远离顺解脱分者。...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
春回大地,百花竞秀,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喜逢新春佳节,人人相见,互相祝颂,美言妙语,无限祝福。祝福之词,娓娓...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经常念诵此咒,临终时可以往生净土琉璃世...问: 有人说,往生净土是万修一二去,而东林法音说,往生是万修万人去。请问有何依据,能否详细开示一下? 大安法师...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项具足,对人...这篇文章是印祖为教诫故乡初发心学佛者撰写的,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段来讲: 第一段、佛法实益从恭敬中求 【吾常曰,欲...
诸佛菩萨加持力,那得你自己发心,还有你得求他。有人这样问我,他说:若是念经、拜佛、进佛寺都要供香供花,佛也受...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
僧塞迦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僧道送丧 | 下篇:僧肇 |
一切食物要依照五种方法清净之后,才适宜比丘进食,叫做净食。净是离过的意思。 一、火净,即是食物如宜用火烧...
无著摄论
邠耨文陀尼
沉香
立地
独觉道
类无别真如
诫劝
闻思修三慧
屏处不定戒缘起
鼻
中不寂静苦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良言一句三冬暖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大安法师:是「万修一二去」还是「万修万人去」
目犍连救母
诫吾乡初发心学佛者书讲记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