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见行之语。爱欲之情多者曰爱行,推理多者曰见行。行即心行。心之活动也。涅槃经十五曰:“人有二种:一者见行,二者爱行。”智度论二十一曰:“众生有二分行,爱行见行。爱多者着乐,见多者多着身见等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阅藏知津》,四十八卷,明释智旭于崇祯八年至永历八年(公元1635~1654)编撰。宋、明以来有关藏经提要的著述以此书...五百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第下也 次诸三昧而辩陀罗尼门者。若依论解三昧。但是心相应法陀罗尼。或心相应。或不相应。...斋,静肃之室。禅斋,即禅室。释氏要览卷上(大五四·二六三下):“又有呼为禅斋,斋者,肃静义也,如儒中静室,谓...(名数)一、福常随身。二、卧安。三、觉安。四、不见恶梦。五、天护。六、人爱。七、不毒。八、不兵。九、水不丧。...(物名)宝珠名。摩尼之光如月者。无量寿经上曰: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千手经曰:月精摩尼。...谓由阿赖耶识之变异而生起十一种识之差别。即:(一)身识,指眼等五根。(二)身者识,即染污识。(三)受者识,又作能受...【触对变坏非一切遍】 p1451 瑜伽六十五卷八页云:又前所说诸色共相,谓触所触卽便变坏。如是共相,非一切遍。除欲...【不染污分别】 p0331 瑜伽一卷十一页云: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未来色】 p0489 集异门论十一卷二页云:云何未来色?答:若色、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转,未...【第二天道】 p0966 此卽第二静虑也。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七页云:复次寻伺灭、内等净、心一趣、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十二处】 p0105 瑜伽二十七卷十六页云:谓处有十二。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佛说疗痔病经...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
佛宝、法宝、僧宝称之为宝,略有六义:一希有义,二离垢义,三势力义,四庄严义,五最胜义,六不改义。具如《要集》...
问: 有一种说法认为,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儿?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 首先我想反问...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都可念。行时声默随意。卧时宜心中默念,不宜出声。坐时切不可...一般人对人生的追求,大多从物质、精神、永恒三个方向着手。物质是人类生活的先决条件,包括自己的身体以及生活环境...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受多少艰,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伦的道德要非常廉洁,要求公务员,做官的一定要是清官,清官就...
提到往生的问题,有很多居士问:临命终时,是不是最后一念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如果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能不...
爱行
【佛学大辞典】
上篇:爱水 | 下篇:爱见 |
(术语)言于义理量裁简别也。为解释之异名。但天台局于问答:称为料简。大部补注四曰:料者理也。量也。简与拣同。...
阅藏知津
五百陀罗尼
禅斋
慈悲十二利
月光摩尼
十一识
触对变坏非一切遍
不染污分别
未来色
第二天道
十二处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三大轮回之根

为何把佛、法、僧称为宝

单持佛号力量小,需要兼持咒语吗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
圣严法师《无常就是永恒》
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