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唯识论十谓如来四智相应之心品定有二十二法,称之曰二十二无减: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心所中之五遍行也),六欲,七胜解,八念,九定,十慧(是心所中之五别境也),十一信,十二惭,十三愧,十四无贪,十五无瞋,十六无痴,十七精进,十八轻安,十九不放逸,二十行舍,二十一不害(已上心所中十一善也),再加心王之一为二十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三论宗,因三论宗是以般若所说的诸法皆空为宗。...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国时,跋难陀往无住处村,以生姜易食,食已持去。舍利弗后至乞食,檀越以跋难陀事...(术语)遗于后人之教化也。梁高僧传一曰: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不故作,若眠触令觉,若出入行来,若扫地误以杖头触他者,无犯。”(含注戒本卷...【缘性缘起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p1307 瑜伽三十二卷十四页云:又于缘性缘起观中初修业者,由闻思慧增上力故;分...(一)晋代僧。又称慈钦。投于庐山慧远门下,博通经典,善持戒行,并修禅业,智观通达,善于开化愚蒙迷昧之辈。义熙年...(术语)戒律中之罪名。一、犯罪而他人忠告之,不自认罪之人。二、不肯忏悔之人,三、说淫欲不障道之人。此三种人。...(公案)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见从容录十九则,会元十五云门章。盖谓是非为有无分别之限...【二法相违】 谓烦恼与涅槃二者相违。《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二载:一、烦恼,即指无明贪爱之惑,众生随顺烦恼,流转...【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p0750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于诸法中得无所畏者:谓于自所证,若他诘问;无悚惧故。 ...位于河南登封嵩山之太室山南麓,嵩岳寺之东北。相传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71)。魏明帝青龙年间改为护国寺。西晋时...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佛说疗痔病经...(印光大师校印本)...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没什么意思。如果阿弥陀佛法的国土在东边,他又会问为什么...以静心对治动心: 现代生活紧张快速,大多数的人都患有浮躁不安的通病。因此,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至少必须有几分...问: 如果家庭里婆婆和丈夫都不信佛,吃肉,现在婆婆做饭,有时候杀生(如鱼虾)等以后末学做饭了,末学可以给他们...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经》知道,三辈往生共有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真信切愿却非易事。学佛者往往有一时会发出真实信愿,但一回到...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矣!昔有一人遇佛,问曰:世皆称佛一切智人,佛尝说法明何义耶...佛陀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长者子亲诣佛所,礼拜佛陀,并且请佛为众说法。佛陀慈悲应允,为大众开...一般人求师证明受皈依后,则称皈依某法师,其实所皈依者为僧伽,非为某法师。故皈依僧者,一切僧皆为我师也,不管贤...
二十二无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六无减 | 下篇:无胜国 |
华严经疏云法师十德:华严经十地品中,第九善慧地,菩萨修行一切功德行愿,作大法师。善能守护如来法藏,以无量善巧...
无相宗
贩卖戒缘起
遗化
击擽他戒开缘
缘性缘起观初修业者应如是取相
法安
三举
云门须弥
二法相违
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法王寺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治心的方法
可以给家人吃三净肉吗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