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常云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由偈颂之数而名。总有二十一颂,后一颂为结叹,非明宗义也。有三译,一后魏般若流支译,单题曰唯识论,或题楞伽经唯识论。二陈真谛译,题曰大乘唯识论。三今论是也。此论慈恩作释,谓之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中观想佛的相好和功德;实...(术语)布施,慈悲,智慧之称。...(术语)证明弟子之所得,而称美许可之也。论语皇侃义疏曰:皆被孔子印可也。维摩经弟子品曰: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乃日本咒术。又称九字大事、纵横法。日本密教僧与修验道之山伏(山中修行之僧),于入山时,为守护己身,口念“临、...(一)觉悟之心,众惑不能入,犹如城垣能御外敌,故以之为譬。圆觉经(大一七·九二○上):“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是中舍者,于此住处僧中舍钵已,单白受忏,便说罪名种相,责心生厌离。钵若好者,应夺留置...指从事于研究学问之人。依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受戒轨则条载,原指在寺院中学习佛教以外之学问者,主要指少年。 日本...【中际空】 p0360 瑜伽九十二卷二十页云:又于剎那生灭行中,唯有诸行,暂时可得;其中都无余行可得,亦无别物。是...(名数)心地观经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释氏要览中谓四恩者:一父母恩,二师长恩,三...贪结、恚结、慢结、嫉结、悭结。结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结缚众生,使流转于三界。...【法性宗】 空宗的异名,亦略称性宗。于佛教,对宇宙及人生之探求,以其不变、平等、绝对、真实之本体及道理为中心...毗尼日用切要...准提咒持诵仪轨...(嘉兴藏流通本)...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常常是你还没有断尽见思惑,还没有到达目标,你就命终了,寿命有限。 所以大彻大悟之人,十个...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参加禅七,这种有所为而来的态度毋宁说是正确的,但是...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布施就是帮助别人、安慰别人、照顾别人、服务社会。布施,就对...
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八念法门。 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六念,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 今天所...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的故事,虽然常常提,可是也常常忘记,所以我不嫌噜嗦,再次把...问:佛未显本前,各声闻等皆由修成,开权后,一切八部亦皆是大菩萨乘愿辅化,然则佛弟子既无一是凡夫修成,佛出世乌...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大报恩经》里面,善友太子到海中取如意宝,要满众生愿。我们这个宝是如意宝,我们若能得到这个宝啊,一切就现成了...
唯识二十论
【佛学大辞典】
上篇:唯识三个疏 | 下篇:唯识中道宗 |
【因等相】 p0592 瑜伽五卷八页云:因等相者:谓若由此为先,此为建立,此和合故;彼法生、或得、或成、或办、...
念佛
三种善根
印可
九字
觉城
非分乞钵戒舍忏法
学生
中际空
四恩
五结
法性宗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错过净土,出离无期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八念法门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散乱称名,皆已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