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忠国师,问紫璘供奉:闻供奉注思益经是否?奉云是。师云:凡注经当须解佛意始得。奉云若不会意,争敢言注经。师遣侍者盛一碗水,水中入七粒米,碗面安一只筋送与奉。问云:是什么义?奉云不会。师云:老师意尚不会,更说甚佛意。”见禅林类聚八,碧岩四十八则评唱。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佛在世时诸比丘闻佛之不净观不堪厌离,雇鹿杖梵志令杀已云。四分律曰:佛在婆求园令诸比丘,修不净观,诸比...(杂语)心地观经一曰: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此一偈说无相之三轮故云...三种在佛前供养的器具,即花瓶、蜡烛台、香炉。...(术语)法乐者玩妙法真味,而自乐之谓也,其法乐受于自身,故云自受法乐。唯识论十曰:自受用身,常自受用广大法乐...(一)特指佛陀之涅槃。寂,涅槃之意。二乘之涅槃非为究竟殊胜之涅槃,与之相对,则佛之涅槃乃称真寂。 (二)(1044~...(物名)祇园精舍无常院之钟也。...(术语)可受微妙感应之微妙机根也。法华玄义六曰:妙机召究竟妙应。...【身证】 p0675 显扬三卷十页云:五、身证。谓于八解脱身证具足住;未得诸漏无余尽灭。 二解 俱舍论二十四...【文身】 p0391 瑜伽五十二卷十二页云:谓名身句身所依止性,所有字身;是谓文身。 二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文身者...【无漏乐】 p1050 瑜伽三十五卷二十页云:无漏乐者:学无学乐。...【大乘言教是佛所说】 p0245 显扬二十卷十一页云:问:云何应知大乘言教是佛所说?答:由十种因故。一、先不记别故...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压力下,时间对现代人的重要性相对提升。但在不稳定的环境中,突发情况日益增多,受到内在和...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受义。不过这个地方阿陀那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净土宗...
我们前面讲到欲界诸天,他们共同的修学是十善业,包括身业、口业的行为,也包括意业的调伏。所以身为一个天人,他应...
问: 临终助念遇到一件颇有争议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念佛四十余年,平时信愿具佳,晚年感染尿毒症,就在临终前一...问: 要想成为自己人生的大赢家,该怎么做?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外在环境又纷繁复杂,该如何做到家庭和...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内心。 安住声色 不对世间起心动念 佛陀在世时,常教...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一旦情绪不佳,就会伤及无辜。 一个脾气暴躁的旅行家拜访一位...人类为了生存活口,必须赚取活命的衣食,农耕时代的人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就是为了生活。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国师水碗
【佛学大辞典】
上篇:国师三唤 | 下篇:国清寺 |
【胜辩才言】 p1103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胜辩才言者:随自所忍,善分别义。...
鹿杖梵志
三轮清净偈
三具足
自受法乐
真寂
波梨钟
妙机
身证
文身
无漏乐
大乘言教是佛所说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争取时间,活在当下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什么因缘才能够做天王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