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先由大日如来之心中流出嬉戏菩萨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嬉戏者,众生初得生佛不二之菩提,照了自身即佛,大欢喜之标帜,是金刚部阿閦如来之三摩地也。故今与以相应之嬉戏适悦形菩萨供养之。次由中心流出鬘菩萨供养南方宝生如来,华鬘者,理智具足,万德开发之标帜,是宝部宝生佛之三摩地也,故与以相应之华鬘璎珞形菩萨供养之。次由心中流出歌菩萨供养西方弥陀如来。歌者,说法之标帜,是莲华部弥陀如来之三摩地也,故与以相应之歌菩萨供养之。次由心中流出舞菩萨供养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旋舞者,神通自在游戏作业之标帜,是羯磨部不空成就如来之三摩地也,故今以舞菩萨供养之。此四菩萨中第一者取其心身之爱娇,第二者取其服装之善美。后之二者,取其技艺之精妙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正行加行】 p0503 瑜伽三十五卷十四页云:正行加行者,谓于日夜能自成熟佛法加行及于众生。随能随力,依前所说意...(术语)对久行人而云,新回心忏悔修佛道之人也。...【无可缘识现可得智】 p1089 世亲释四卷十一页云:无所缘识现可得智者:谓现见有虽无所缘而识得生;如过去等。无性...(名数)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种,一北齐大衍所立,一净影所立,名异义同也。今为便于解释计,先述净影。一...(术语)誓愿与修行也。此二者相待而成事,缺一不可也。大智度论七曰:庄严佛国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为明代民间宗教之一。又称东大乘教。万历(1573~1619)年间,河北滦州石佛口之王森所创立。自称曾救一狐,狐自断其...指限界、差别。又指有所差别之内容、范围、程度,或指具有程度差别之阶位、身分等。为佛教论书中之常用语汇;其不云...五戒或十戒之一,即禁止说一切虚假不真实的话。...位于福建同安县东北之大轮山主峰下。建于隋代,初名兴国寺。为十方丛林,有庵七十二所。历代有高僧真如哲、丕、蔡等...《圆觉经》,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略说一切五取蕴苦】 p1029 法蕴足论五卷九页云:云何略说一切五取蕴苦?五取蕴,谓色取蕴,受想行识取蕴,总名五...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一、外境是没有错的,因为外境在《唯识学》叫唯识所现,外境...
一休禅师有一位将军弟子,有一天将军请师父吃斋,一休禅师到达时,守卫的人不准他进去,因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一休禅...
世人无论见不见鬼,都常说见鬼;无论怕不怕鬼,都乐于看到鬼之传奇的上演。在上古时期,人们就有了鬼的观念,《左传...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他弃掉头簪彩饰,布衣疏食,在僧舍中专心学习经典,到受戒时,...
世间有很多烦恼和痛苦,繁杂社会,芸芸众生,从出生到死亡无不经历各种痛苦。穷人有穷人的苦,富人有富人的苦,男人...「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人生的大患,生死流转的根源,就是「烦恼」。 烦恼,是指一切能污染、易扰乱有情身...
有些真正的修行人,走路脚步很轻,说话声音很柔软、很低,与人交谈满脸笑容、满脸慈祥,和蔼可亲,一切言行举动都有...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也讲人临命终时,如果有人为他念一声佛号的话,他起码是不堕...
内四供养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八供养 | 下篇:外四供养 |
指比丘极严重之四种禁制。全称四重禁戒。略作四重。又作四重罪、四波罗夷罪。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指...
正行加行
始行人
无可缘识现可得智
四宗
愿行
闻香教
分齐
妄语戒
梵天寺
圆觉经
略说一切五取蕴苦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外境永远没有错

请衣服吃饭

饿鬼--奔突在饥渴与恐惧中的魅影

东来传法的高僧:求那跋陀罗

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
何谓烦恼

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