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Saṁsāra,流者相续之义,转者起之义,谓有为法之因果相续而生起也。盖一切凡夫作善恶之业,感苦乐之果,轮回于六趣也。瑜伽论五十二曰: “诸行因果相续不断性,是谓流转。”唯识述记四末曰:“流是相续义,转是起义。”圆觉经曰:“有妄业故有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唐华严经三曰:“一切众生界,流转生死海。”唯识论三曰:“令诸有情流转生死。”俱舍颂疏三曰:“言流转者,以识为体,于生死中流转故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得此道清净】 p0995 世亲释五卷四页云:得此道清净者:谓能得此真如圣道、卽是清净。谓念住等菩提分法、及以一切...【五处常所应作】 p0281 瑜伽四十六卷十二页云:又诸菩萨、于其五处,常所应作。何等为五?一者、于不放逸,常所应...(杂名)又曰金刚围山,金刚轮山。周绕世界之铁围山也。起世经二曰:诸余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别有一山,名斫迦罗(...【共不共】 为‘共’与‘不共’的并称。共,是共通的意思;不共,是指特殊而不共通的意思。就识的所依而言,为二识...1、众生忍和无生法忍。众生忍是忍受众生的种种加害而不起嗔恚的心;无生法忍是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 2、...梵名 Da?abhūmika-vibhāsā-?āstra。凡十七卷。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略称十住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指以修“称名念佛”为每日之功课。如唐朝道绰以每日称念佛名七万遍为日课,善导撰述观经疏时,日诵阿弥陀经三遍、念...【内垢】 p036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言内垢者。谓于怨意乐坚持不舍故。...Shamenbujingwangzhizheng 中国佛教史事。佛教初传入汉地之际,沙门原不跪帝王,只是双手合十表示敬意,与中国...(术语)药师如来之别名(医王之名,诸佛通用,今因药师之名,特谓此如来为医王)。善逝者诸佛十号之一。...【僧伽】 大论: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林,是名为林。净名疏云:律名四人已上,皆名众...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一只企鹅正在水中悠闲地游泳...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德规范中显得大逆不道的行为,却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在招摇过...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怎么去实践?面对不同的对境时,这两者的运用是不是应该有所侧...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他们的痛苦。那么在我们这个地球...问: 我有一个同修,学佛以后,说信佛这也好,那也好,但是后来孩子有病了,自己身体也不好,现在就泄气了,后悔了...导语: 不明佛教真相的群众心理建设人间佛教,要先从普通一般人的思想中建设起来,故须把群众对于佛教的普通观念,...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的空法。很多人一旦学习到空,就会觉得净土属于有,这也是阻挠...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
流转
【佛学大辞典】
上篇:流浆 | 下篇:流转门 |
谓五种之修法。又作五种坛法。就五种修法论五部之别,即:(一)息灾法,用佛部尊等,故有五智佛。(二)增益法,用宝部...
得此道清净
五处常所应作
金刚山
共不共
二忍
十住毗婆沙论
日课念佛
内垢
沙门不敬王之争
医王善逝
僧伽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无力浮起,不妨下沉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学佛后为何还会发生不顺的事
太虚大师:以佛教的道理来使人类进步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