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矜者怜也。怜愍众生之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无明(梵 a-vidyā),即愚痴,乃于事理不了达之精神情态。随眠无明,指无明烦恼。为四种无明之一。谓无明烦恼幽微...梵语 mūlajāna。又作根本无分别智、如理智、实智、真智。无分别智之一。相对于后得智。乃诸智之根本,以其能契证...(术语)十八道之一。修法加持地界使清净坚固离一切障碍之咒与印也。见十八契印。...【欲寻】 p0982 法蕴足论八卷十六页云:云何欲寻?谓欲贪相应诸心、寻求,遍寻求,近寻求,心显了,极显了,现前显...无始以来的生死。由于无明无始,所以生死也是无始。...(名数)五种之悭吝也。一、住处悭,我独住此处,不容余人。二、家悭,我独入此家,不容余人。三、施悭,我独受此布...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指能障蔽日月之五者。即烟、云、尘、雾及阿修罗之手。[摩诃止观卷五上] p1205...(术语)五个五百年中,第四五百年为末法之初,虽为无行证之时,然为结善缘盛立寺塔者多之时代也。...梵语 vyatireka。因明用语。“合作法”之对称。又作离、遮遣。即于因明论式中,就异喻所为离异简滥之作法。其规则为...即心驰于有无二边,而犹豫不定之义。一般多指欲界修所断之无覆无记之智;然亦有用于形容狐疑之相者。 p2438...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要布施一个东西,有能布施的我和所布施的对方,中间有布施之物...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这个女子怎么这样不懂规矩,在释迦佛身边入定...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有的是命定的,更多的是自己作出来的。自己不惜福,肆意挥霍,再大的福也经不起折腾的。下面谈谈...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佛法,法法都好,然须知有自力、佛力之不同。禅、教、密等各宗,皆须断惑证真,方可了生脱死...
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心专注一境上,令心止息。或缘佛之...
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生活,人们常常产生做人难的感觉,进而会发出做好人更难的喟叹。当面对诸事不公、不平、不顺时,...
矜哀
【佛学大辞典】
上篇:斫讫罗 | 下篇:矜羯罗 |
(杂名)昙摩Dharma(巴Dhamma)之略。译曰法。唐僧之名,如昙鸾昙曜等多冠昙字者是也。甄正论上曰:窃寻昙梵二字,...
随眠无明
根本智
地界真言印
欲寻
无始生死
五悭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五翳
造寺坚固
离作法
有耶无耶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生命中的贪欲苦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对婚姻损害比较大的几个主要原因

学佛之人当具择法眼

止中带观,观中有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