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烦恼障,智障也。新译为烦恼障,所知障。贪瞋痴等诸惑,各有二用:一者发业润生而缚有情,使在三界五趣之生死中。由此而障涅槃寂静之理,名为烦恼障。扰恼有情之身心,故名烦恼,烦恼能障涅槃,故名障。此烦恼障由我执而生。二者一切贪瞋痴等诸惑,为愚痴迷闇,不能了知诸法之事相及实性(真如),盖其用能障可以了知事相实性之菩提妙智也。名障此妙智之愚痴迷闇,名为智障,亦名为知障,障碍所知之境而不使现,故云所知障。障碍能知之智而不使生,故云智障。此所智障由法执而生。此二障,一体二用,事物之用迷于和合之事边者,名烦恼障。事物之体迷于如幻之理边者,名所知障。小乘谓此为染污无知,不染污无知,胜鬘经于五住地中分别之,以见等四住地为所知障,以第五无明住地为智障。二乘但断烦恼障,而证涅槃,菩萨兼断所知障,亦不得菩提,此二障有宽狭。烦恼障所在处必有所知障。而所知障所在处,烦恼障未必随之。盖烦恼障局于不善与有覆无记,而所知障亦通于无覆无记。且烦恼障粗显而易知,故示其头数,如十惑乃至一百二十八等是也。所知障行相难知,且随所知之法,而其数无数,故经论中不示其头数。唯识论九曰:“烦恼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我,萨迦耶见而为上首,百二十八根本烦恼及等流诸随烦恼,此皆扰恼有情身心能障涅槃,名烦恼障。所知障者,谓执遍计所执实法萨迦耶见而为上首,见疑无明爱恚慢等覆所知境无颠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又】一烦恼障,即同上。二解脱障,解脱者灭尽定之异名也,灭尽定者心念都灭,离一切之障碍,是名解脱,即八解脱中之第八解脱是也。因而障圣者入灭尽定者之法,谓之解脱障。其法即不染污无知之一种也,利根之不还及阿罗汉,以离其解脱障,而得入于灭尽定也。俱舍论二十五曰:“谓唯依慧离烦恼障者,立慧解脱。依兼得定离解脱障者,立俱解脱。”【又】一、理障,邪见等之理惑障正知见也。二、事障,贪等之事惑相续生死而障涅槃也。圆觉经曰:“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相续生死。”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结成各种的形相,以作为本尊的标帜、记号。 2、印定之义,佛法的真理,...(术语)风大之自性也,令四大所造之物质,相续而自此至彼也。俱舍论一曰:风界动性,由此能引大种造色令其相续生至...【身心符顺想】 p0678 瑜伽三十三卷十七页云:身心符顺想者:谓由此想、或以其心、符顺于身,或以其身、符顺于...(公案)盐官一日唤侍者。与我将犀牛扇子来。侍者云:扇子破矣。官云:扇子既破。还我犀牛儿来。侍者无对。投子云:...据大集贤护经卷五现前三昧中十法品载,十种修三昧法即:(一)摧折我慢,指修行者应先摧灭我见与憍慢之心,于三宝及一...(一)在家佛教徒于特定之日持八斋戒,谨慎身心,反省行为,并行善事之精进日。阴历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学慧】 p1381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六页云:云何学慧?谓学见、学智、总名学慧。见智俱有择法相故。 二解 集异门论...凡六卷。日本曹洞宗怀奘(1198~1280)撰。内容辑录宗祖永平道元禅师之法语。怀奘于其师道元编撰正法眼藏时,随侍在...【六种理趣】 p0301 六种理趣者:一、真义理趣。二、证得理趣。三、教导理趣。四、离二边理趣。五、不可思议理趣。...【天耳通】 p0370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天耳通者:谓依止静虑,于随闻种种音声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种...观察吾人心术的偏正,叫做觉法,觉法不止一个,所以叫做支。...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白天开不完,晚上天黑了也要再干,有...女人都希望有美满的家庭,关爱自己的丈夫、融洽的婆媳关系。其实,我们日常修行:念佛,念经,放生,并不难。难得是...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海啸是什么因果?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这里面难道没有一个是冤...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灵的主宰者。心灵的第一境界是感恩之心,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
消业第一 金刚萨埵法门 金刚萨埵佛尊因地时曾发如是大愿:「愿我未来现证佛果时,若有众生虽已造五无间罪、毁坏誓言...「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这是佛陀成道后,对宇宙世间诸法万象的说明。 所谓「四大」,是指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 地...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正确,能够如此,道路就不会有所偏差,否则,理想的目标就很难...
二障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二双四重 | 下篇:二德 |
(术语)观法之力。止观大意曰:如上诸境。并须观力。而调伏之。...
印
动
身心符顺想
盐官犀牛扇子
十种修三昧法
斋日
学慧
正法眼藏随闻记
六种理趣
天耳通
觉支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婆媳关系中的修行
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的因果
心灵的七个境界

末法时代8个很重要的法门
四大五蕴
